“又想知道又怕知道考試成績”|如何應對考試以及如何面對考試成績?

年關將至,各學校的期末考試也陸陸續續拉開了序幕。學生黨們,考完試,拿到成績,就可以過寒假了。

每次考試一出結果,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但無論是哪種考試,對于考試結果,我們所能掌控的都是有限的。

因為影響最后結果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今天我簡單說幾個。

首先是考試類型:

我們常見的考試有兩種,一種是診斷性考試,又叫過關性考試;另一種是選拔性考試。

顧名思義,過關性考試是給學生階段性學習成果的一個測評,為了檢驗學生這段時間內,對學習的掌握情況。多見于會考,執業資格等。

過關性考試只要過了固定的分數線即可,比如,一百分的試卷,我們認為60分就算及格了,這個及格指的就是達到標準,是有下限的。

選拔性考試,多見于升學、公務員考試等。難度會根據報考人數,錄取人數,試題難度等相關。

這種考試沒有及格線,成績越高,被錄取的幾率也就越大。針對這一類的考試,越接近滿分,勝算越大。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其次是考生本身的情況,包括:

知識掌握的程度或考試準備情況:這個看考生對考試大綱要求的內容,掌握了多少,一段時間內,每個學生掌握的水平是不一樣的,如果學校課堂上沒有掌握充足,可以考慮在課后問老師,或者直接去補習班進行補充學習。這個不用多說。

考試當天的身體狀況:這一點相信每一個經歷過大大小小各種考試的考生,多少都有過身體不適的體驗。有的考生可能因為緊張過度,導致胃痙攣,發抖,靜不下心等癥狀,有的可能因為突發疾病導致考試狀態不佳等。

這個只能說盡量控制,在考前飲食合理,調整好心情,但是身體當天的狀況會怎樣,誰也無法保證。

考試時的情緒狀態:考試難免會緊張,每個考生對待考試的心態不同,情緒自然也是不同,過于看重考試,即我們常說的動機水平過高,往往會令考生極度緊張,無法將注意力完全放在考試題目上。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還有的考生可能會因為考試不小心遲到,到考場后內心焦慮,無法平靜等。考試當天,有太多因素會影響到考生的情緒。

我們能做到的也是盡量讓考生保持平常的狀態,提前做好各項準備,盡量避免遇見會影響考生情緒的人和事等。

考試動機水平:這個在文章明明很努力,成績卻不見起色|中學生必備的學習策略和動機調節中的動機調解部分,有詳細講過,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點擊鏈接,進去查閱。在此就不做贅述了。

考試時間安排:這里包括考前到達考場的時間安排和考試過程中答題的時間安排。考前時間安排,需要提早做好線路規劃,盡可能多的將突發因素考慮進去,比如堵車,晚點等,寧早勿遲。

而答題時間的安排,這個就見仁見智了。平時做題練習很重要。但在考試時,難免會遇到不熟悉的題型,不會的題目。這個時候盡量先跳過,做自己會做的,盡可能多的拿到原本就應該拿到的分數。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三是考試的環境因素,包括:

天氣影響:天氣晴朗,對絕大多數考試者來說絕對算是個積極的因素。但如果考試當天,窗外電閃雷鳴,風雨交加,對整個考場環境都有負面影響。

考場設備:考場燈光,桌椅質量,噪聲控制,還有考場突發事件等,這些對考生也多多少少會有影響。比如一個考生考試的桌面不夠平整,恰好學生又有點兒強迫癥,那么這場考試中,這個不平整的桌面絕對會讓這個考生分心。

最后是對考試結果的影響因素

主要是考官的喜好:有固定答案的這種客觀題,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但是對主觀題目來說,考官的喜好就不好說了,人很難真正完全保持客觀,總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和喜好,甚至有些考官會根據考生的字跡來加減分。

面對這種情況,如果不是與自己預估的差距太大,只能聽天由命了。但是如果與自己預期的成績差距太大,則可以向仲裁方提出成績復議。

那么如何應對考試和考試結果呢?在此建議:

考前研究考試大綱,根據考試大綱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和復習,比較生疏的知識點多做練習,最后考完了,就保持“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心態等待結果吧。

如果結果不理想,也無需自怨自艾,我們常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因為影響最后考試結果的因素很多,我們真正能掌控的很有限。

這個時候就調整好心態,別覺得自己不行,別用“廢物”“羞愧”“對不起xxx”之類的負面詞匯描述自己。

你不是由考試結果定義的,考試結果可能會影響到你短時間的一個規劃,但這也是幫助你找到自己的節奏的契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節奏,按照自己的節奏走就好。

考試結果理想甚至超出預期,那么恭喜你,也請你能夠調整好心態,開啟新的征程,面對新的挑戰。

最后,祝愿所有的考生在考試中都有理想的收獲,面對考試結果都能有一個積極的心態。

這是校外那些事兒的第12篇文章,感恩您的關注和陪伴


免責聲明:以上案例均來源于我所帶學生的真實案例,且已獲得對方授權。文中人物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