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說卻還沒說的 還很多
攢著是因為想寫成歌
讓人輕輕地唱著 淡淡地記著
就算終于忘了 也值了”
? ? ? ? 就像李宗盛《山丘》一歌中所唱到的那樣,落于嘴角卻疲于開口黯然下咽的太多,習慣了孤單卻厭倦思考,無人傾訴之時卻驚覺些許事不知覺中早已慢慢淡于腦海,溜于天邊。待發現時想回首追逐也無可奈何,可愛的是大腦容量有限畢竟不能每段記憶都伴你一生,就如科學家所說的那樣:“人會選擇性地遺忘掉潛意識里不想存留的回憶,比如某一刻經歷的身心的某種痛苦。”可怕的是大部分溜掉的回憶并不會給你太多機會發現它的不告而別,于是乎那些曾一遍遍折磨著你,讓你在深夜里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或是那些眼角分泌的咸濕液體的緣由便只能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于風。
? ? ? ? 或許這也是一件好事吧。大概。
? ? ? ? 感謝文字,讓我等技窮之人得了歸宿,不會編曲、畫不了漫畫、聲線災難不喜錄音……等等記錄生活的途徑都封鎖后,剩下最原始的方式來記錄生活。
? ? ? ? 每天寫點什么吧!這樣的想法出現很久了。苦于高三沉重的學習壓力,不得已將其放置在一旁,高考結束了,畢業旅行回來了,閑下來了。嗯,從現在開始記錄些什么吧,一部電影閱后的感觸、一本書放回書架后的一時體會、一些源自現在18歲的自己對一些大小事自私的評論或是一些回憶,有些什么都記錄上來吧。
? ? ? ? 討厭寫日記,因為家長會無止境地想盡一切辦法得到它,即使沒有也使人感到約束,想言不敢言之糾結令人心癢難耐。想起曾經用過暗語、用過拼音、用過密碼也聽老師建議用過英語來寫日記,僅僅是為了防止長輩的簡單惡意,可能安全感實在低到發指的地步,也可能是寫的途中厭倦了這個方式,當然最大的可能是懶,最終每一次想要記錄都已失敗告終,不了了之。可惜了這18年的點點滴滴,能在簡單的大腦里尋得一片生存之地的那些記憶,辛苦你們了。
? ? ? ? 不會與他人傾訴,那么寫的這像是日志般的文字也沒必要發在朋友圈供人笑話,評論區清一色的非主流的回復一定會令人面紅耳赤。當然,這只是猜測,怎么可能會去發表自己的內心于認識的人眼前,朋友圈就應該拿來展現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嗯,是這個道理。
? ? ? ? 感謝《簡書》給了這個平臺供我放置這些簡單的文字,不需要他人瀏覽,即使瀏覽了也是陌生人了無所顧慮。帶著練文筆的私心,記錄些什么吧,以后忘記的時候,還有回首感慨的載體。
? ? ? ? 那就這樣好了,從現在開始好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