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幾天害怕被一個朋友問起,你最重要的一件事開始了沒有?
躲在這害怕里,我甚至連以往無所懼的那股勇氣也沒有了。比如之前,天天寫,因為看不到,也不在意前路漫漫,所以無所懼。
現在我還一樣每天要讀書,一樣要陪孩子完成她每天的學習任務,一樣不管發不發表都會在清晨或者傍晚和自己談心。但因為暫時還不能確定最重要的一件事,就開始對自己左右患得失起來,之前拼命三郎一樣的那股勁不見了。
但我心深處也是知道的,無論如何,我也不會放棄自己。
于是,靜下心來,在心里默念三 遍:你不是你的身體,你甚至也不是你的想法。
2.
這是從《幸福的三個真相》這本書的作者薩古魯那里學來的。這本書讀完,我覺得冥想有更深的意義。去瀏覽了他的網站,里面有一個免費的視頻課程,這個視頻是講(Isha)克里亞 (我暫時理解為一種瑜伽)的基本原理。
我自己對瑜伽沒有了解,也是看這本書知道了作者,然后找到這個視頻。也或許這是個寶貴的修行學習資源,但這里先不評論。
只是想分享觸動我的地方。
作者在《幸福的三個真相》這本書里提到過,每一個人都需要每天抽時間找個安靜點地方洗滌自己的心靈。視頻也是說這個,克里亞修行的原理:讓你和你的身體之間,你和你的思想之間,保持一個明顯的距離。
簡單修行方法:脊背坐直,下巴微揚,注意力集中在眉心,吸氣時默念我不是我的身體,呼氣時默念,我甚至也不是我的思想。且要從臍輪發出“啊”聲,持續幾秒,就好像這聲音穿過了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
這樣做目的是,讓你和你的身體,你的思想保持一個明顯的距離,而為什么呢?
這是痛苦的終結。
因為你所知的生命中的痛苦只有兩種,身體上的,精神上的。只有當你和身體,精神上保持距離,痛苦就會終結,因為只有當你對痛苦的畏懼從你的知覺中消失,只有這樣,作為一個人,你才能就你到底是誰去探索到完整的深度和維度。
你將敢于從整個視野去探索作為一個人意味著什么,而這些,都是要先不畏懼痛苦,作為前提。
大概就是這些,我一直有冥想的習慣,也在第一次開始冥想之前知道的冥想有很多好處,比如我們都熟悉的提高元認知能力。但薩古魯的說法還是讓我有所悟,和自己保持距離,做個觀察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畏懼。
還給我啟發的是,這樣一遍遍的提醒自己的行為要持續,高頻進行。不然我們總會忘記。
3.
再回到一開始我因為找不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從而有畏懼,這些畏懼甚至左右了我的行動,讓我做什么都對自己遲疑。或許這時該去提醒自己,要和自己的身體和想法保持距離,這里特指想法。
當沒有了畏懼,就可以馬上行動起來。
比如,當我刻意提醒了自己之后,就不會順著自己去繼續各種想法,也就不會被帶入各種情緒。特別是那些消極的情緒,因為那情緒的來源也是因為我以為:我就是我的想法,我的想法就是這世界的真相,其實不是的。
很開心寫到這里來。
4.
過完年給一個小朋友說感謝,是因為我一直記得我當初想要學習編程和她在一個組里,她從我問老師的問題里知道了我有擔心,會好幾次對我說,不懂的地方不要害怕問問題,如果不敢在大群里問,就私下問她,但是卡在哪里了一定要問,有她陪著一起走。
我很認真的說感謝,也說了我暫時因自己的情況要先放棄學習編程。她說其實不必客氣,因為我當初有很多行為也鼓勵了她。比如,持續日更,持續朗讀,同在21天團學英語的那股勁。
我快把自己忘記了。
我好像又要找到自己了。
這都沒有什么,不是嗎?持續提醒自己,和你的想法保持距離。
不畏懼才能繼續前行。
5.
一個小伙伴對我說,他加入了某社群又退出了,現在一個人,就好像一人直入沙漠。給我看了和菜頭那一篇《大漠故事》他的閱讀批注。我反復讀好幾遍,和菜頭講的又是和他再次明白的《老人與海》有點像的故事。玄奘一人走進沙漠,也可能反復失望過,但最后的目的很簡單,往前走。
和菜頭說:玄奘并沒有多想,唯一的選擇就是前行,當初是什么把他帶到了這樣的境地,那么也是什么將會把他帶出這樣的絕境。
朋友持續問我,要我自己找到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對的,他說,要在行動中找出來什么對自己重要。現在我明白:如果我們不懷疑成長,依然相信積累那條復利曲線是對的,就往前走。
和菜頭也多次有他自己的表達:經時間檢驗后的質感。
這個視頻里有一句話:絕對不要低估一滴水,一滴水本身就是海洋。
我也想表達和菜頭說他再讀《老人與海》之后明白的,想對自己也對你們說:你很珍貴,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