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否能與人類共存,如同兄弟一般。
我時至今日依然對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記憶猶新,“其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使人類受到傷害。其二,除非違背第一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其三,除非違背第一及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p>
阿西莫夫的“三定律”可能是第一個試圖解決人工智能行為問題的方案,但是“三定律”的行為準則一直存在著巨大的漏洞,甚至阿西莫多筆下的機器人自身都發現了“底層程序”的漏洞,于是添加了第零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整體,或因不作為使人類整體受到傷害。
“三定律”命題的討論甚至影響了后世很多科幻類小說與游戲。今年3月份大熱的《尼爾:機械紀元》就深刻重現了“三定律”行為準則的漏洞。
游戲劇情對“三定律”行為準則進行了深刻闡述,人類滅亡后,機器人因此陷入了無限輪回的泥沼。游戲中所有人工智能機器人在知道人類滅亡的真相后都面臨著抉擇,人工智能像人一樣產生了各式各樣的負面情緒,然而了解到真相的機器人都會被無情的銷毀。人工智能在“三定律”核心“人類”不存在時,人工智能到底該何去何從?
那么人工智能是否只能存在于科幻小說中?到底該制定什么樣的準則來限制高度發達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術逐漸成熟,人工智能機器人或許不再遙遠。假如,某一天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機器人降臨世界時,我們該用什么樣的法律法規來規范人工智能的行為準則?
當人工智能不僅僅只存在于科幻小說時,人工智能會以怎樣的生態與人類社會共存?
我們制定一個命題:機器人在擁有高度智能時,他們自然而然的開始擁有生命本能與自主意識,人類與機器人是否會產生歧視、沖突?
在未來人工智能機器人會被人們“歧視”,他們開始渴望與人類同等的身份地位與社會價值,他們會像南北戰爭時期的人們一樣迷茫,產生分析猶如真正的人類。
如同威爾史密斯的電影《我.機器人》中機器人有著自己的追求,機器人也有與人類相同的欲望。人類與機器人產生沖突與分歧,在雙方真正互相理解后握手言和。人工智能與人類或許可以擁有更多的“人道”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