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出自姬姓。黃帝之子十二姓之一,帝少昊姓己,為己姓始祖。另有一支己姓,出自帝顓頊之后。
譚——春秋時嬴姓譚國(山東歷城東南),子孫以國名為譚姓。
桑一支出于已姓。少昊居窮桑(山東曲阜市),子孫以地名為桑姓。一支出自嬴姓。秦國公族大夫孫枝,字子桑,子孫以祖字為桑姓。兩支桑姓,皆為少昊之后。(《三皇五帝》 )
玄——出于已姓。帝少昊名玄囂,子孫以祖名為玄姓。
金——少昊金天氏之后,以祖上氏號為金姓。
尹——出于已姓。少臭之子受封于尹城(山西隰縣東北),子孫以地名為尹姓。
蓐——出于己姓。少昊之孫臺駘,為汾水水官,其子孫在汾水建立蓐國,以國名為蓐姓。汾水,在山西省北部。
臺——出于己姓。臺駘之后,以祖名為臺姓。
鄀——出于已姓。少昊之孫允格,受封于鄀國(河南內鄉縣與陜西商縣間),子孫以國名為鄀姓。
修——出于己姓。《英賢傳》云:修氏出于少昊氏之子修,為帝嚳玄冥師(水正),掌水官,其后以祖名為修姓。
弓——出于已姓。少昊第五子名揮,任弓正,子孫以祖上官名為弓姓。另有一支弓姓,出自帝嚳之后。
張——出于己姓。《元和姓纂》云:黃帝子青陽(少昊)生揮,為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箭,主祀張星,因姓張氏,為張姓之始。另有一支張姓,出自帝嚳之后。
鳥——出于己姓。《世本》:“鳥氏,黃帝之后,少昊氏以鳥(名)命官,以世功命氏。”
茲——出于己姓。《姓氏考略》:“周武王封少昊之子重之后茲于期于莒(山東莒縣),其后為茲氏。”另有一支茲姓,出自帝嚳之后。
莒——出于己姓。少昊之裔茲于期受封于莒國,子孫以國名為莒姓。
計——出于己姓。茲于期建立莒國,定都計斤(山東膠縣西南),其后以地名為計姓。
偃——出于己姓。《帝王世紀》:“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因之而賜姓曰偃。”皋陶,少昊曾孫,為偃姓始祖。
皋——出自偃姓。皋陶之后,以祖名為皋姓。
鬲——出自偃姓。《路史》云:皋陶之后建立鬲國(山東德州市西北),子孫以國名為鬲姓。
理——出自偃姓。皋陶為帝舜時理官,掌管司法監獄,子孫以祖上官名為理姓。
李——出自理姓。皋陶后人,多擔任理官,為理姓。殷末,紂王無道,理征屢次進諫,執法不阿,為紂王所殺。理征之妻契和氏,帶幼子理利貞出逃,在李樹下吃李子,保住了生命。武王滅殷后,利貞改理姓為李,奉皋陶為始祖。李唐王朝,追尊始祖皋陶為“明德皇帝”。
利——出自李姓。春秋時的老子李耳,為李利貞11世孫,其后以祖名為利姓。另有一支利姓,出自帝顓項之后。
聃——出自李姓。春秋時,老子李耳,謚號聃,子孫以祖上謚號為聃姓。
段干——出自李姓。戰國初,李耳之子李宗,為魏將,受封于段干,以地名為段干姓。
蓼——出自偃姓。皋陶之后建立蓼國(河南固始縣東北),子孫以國名為蓼姓。
阮——出自偃姓。皋陶之后建立阮國(甘肅涇州縣),子孫以國名為阮姓。
舒——出自偃姓。皋陶之后建立舒國(安徽廬江縣),子孫以國名為舒姓。
巢——出自偃姓。在夏、商、周三代,皋陶之后建立巢國(安徽巢縣),子孫以國名為巢姓。
嬴——出自偃姓。少昊玄孫、皋陶之子伯益,一作柏翳,又名大費,為帝舜之臣。《史記·秦本紀》:大費“佐舜調訓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舜賜姓嬴氏”。伯益為嬴姓始祖。
伯——出自嬴姓。伯益之后,以祖名為伯姓。
益——出自嬴姓。伯益之后,以祖名為益姓。
詹葛——夏代有嬴姓詹葛國(江西樂安縣),后來遷于葛國,子孫以原來國名為詹葛姓。
葛——出自嬴姓。詹葛北遷葛國(河南寧陵縣北)。夏末,商湯王滅葛,子孫以國名為葛姓。
諸葛——出自葛姓。葛姓居于諸縣(山東諸城西南),后來遷居陽都(山東沂水縣南),原住的葛姓稱遷居者曰諸葛,遂有諸葛姓。
徐——出自嬴姓。夏代,伯益次子若木,受封于徐,其后建立徐國(建都于江蘇泗洪縣南),子孫以國名為徐姓。
柏——《中國歷史大辭典》:“柏,西周封國,春秋時為楚所滅。在今河南西平縣西。”嬴姓國,子孫以國名為柏姓。
取——出自嬴姓。周代徐偃王之子食采于取慮(江蘇睢寧縣西南),子孫以地名為取姓。
費——《百家姓考略》:“費,系出嬴姓。伯益(助禹)治水,封于大贊(河南偃師市緱氏鎮),裔孫昌仕商,以國為氏。”稱費昌。另有兩支費姓,一支出自帝嚳之后,一支出自夏禹之后。
廉——出自嬴姓。伯益長子大廉之后,以祖名為廉姓。
裘——出于嬴姓。《世本·氏姓篇》:“菟裘,嬴姓,伯益后。菟裘氏,分封以國為氏。”簡化為裘姓。
駱——出自嬴姓。《百家姓考略》:“非子父大駱,大駱長子成,世居太丘(陜西興平縣),厲王時滅于西戎,余子以國為氏。”另有一支駱姓,出自炎帝之后。
非——出自嬴姓。西周時,大駱之子名非子,其后以祖名為非姓。
秦——出自嬴姓。西周時,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功,受封于秦亭(甘肅清水縣秦亭鄉),其后以地名為秦姓。后來,非子裔孫建立泰國與秦朝,子孫以國名為秦姓。
谷——出自嬴姓。西周時,非子居秦谷(甘肅清水縣秦亭鄉),其后分為兩支,一支為秦氏,一支為谷氏。
梁——出自嬴姓。西周宣王時,秦國君主秦仲,伐西戎戰死。東周平王封秦仲之子少康于梁國(陜西韓城市南),子孫以國名為梁姓。
裴——出于嬴姓。《唐書·世系表》載:伯益之后非子之孫封于裴鄉(山西聞喜縣東),其后以地名為裴姓。另有一支裴姓,出自顓項之后。
白——出自嬴姓。春秋時,槳文公之子名白,其后以祖名為白姓。另有一支白姓,出自帝顓項之后。
寧——出自嬴姓。春秋時,秦寧公之后,以祖上謚號為寧姓。
繆——出自嬴姓。春秋時,秦繆公之后,以祖上謚號為繆姓。古代繆與穆同音,秦繆公,亦作秦穆公。
衙——出自嬴姓。春秋時,秦穆公之子食采于衙(陜西白水縣東北),子孫以地名為衙姓。
孝——出自嬴姓。戰國時,秦孝公之后,以祖上謚號為孝姓。另有一支孝姓,出自炎帝之后。
仰——出自嬴姓。戰國時,秦惠王之子公子仰后代,以祖字為卬姓。卬為古仰字,增人為仰。
藍——出自嬴姓。秦子向命封于藍(陜西藍田縣),為藍君,其后以地名為藍姓。
車——出自嬴姓。秦國公族子車氏,簡化為車姓。
蹇——出自嬴姓。粱國公族大夫蹇叔之后,以祖名為蹇姓。
榖——周代嬴姓榖國(湖北谷城縣西北),其后以國名為榖姓。
黃——周代嬴姓黃國(河南潢川縣西北),子孫以國名為黃姓。
江——周代嬴姓江國(河南正陽縣西地)之后,以國名為江姓。
池——出自嬴姓。秦國司馬公子池之后,以祖名為池姓。
逯——出自嬴姓。秦國公族大夫封于逯,其后以地名為逯姓。
趙——出自嬴姓。西周時,伯益裔孫造父為周穆王駕車有功,封于趙城(山西洪洞縣),子孫以地名為趙姓。春秋末,趙姓建立趙國(建都河北邯鄲),子孫以國名為趙姓。
馬——出自趙姓。戰國時,趙國大將趙奢,受封于馬服(邯鄲西北),稱號馬服君。子孫以祖上稱號為馬姓。
主父——出自趙姓。戰國時,趙武靈王趙雍,號主父,子孫以祖上稱號為主父姓。
奄——商、周時嬴姓奄國(山東曲阜市),周公滅之,子孫以國名為奄姓。
鐘離——春秋時,有嬴姓小國鐘離(安徽風陽縣東),子孫以國名為鐘離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