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讀到第三篇,真是喜愛有加。
第三篇瞿先生講的是詩的發展與重要流派,他舉實例來講解各時代和家數的體制、風格和意境。
說說我的感受:
1.瞿先生選擇的詩歌實例都是有典型時代特征的,從這一點上,很清晰地講述了詩歌的發展演變之路;
2. 瞿先生選擇的詩歌都非常經典,都是值得好好誦讀的詩篇;
3. 瞿先生用短小的篇幅對詩人和派流講解,雖簡短,即字字珠璣。
朱光潛在《詩論》中說中國詩有兩關鍵性轉變,如下:
中國詩的兩次關鍵性轉變
1. 第一個轉變樂府五言的興盛,從《十九首》起到陶潛止。
特點是把《詩經》的變化多端的章法、句法和韻法變成整齊一行,把《詩經》的低徊往復一唱三嘆變成直率平坦。對比《秦風﹒蒹葭》和《古詩十九首》的《涉江采芙蓉》可以清楚地看這個變化。
這個大轉彎是由于詩與樂歌的分離造成的。《詩經》大半伴樂可歌,詩逐漸不伴樂、不可歌。
2. 第二個轉變大關鍵是律詩的興起,從謝靈運一直到明清止,詞曲只是律詩的余波。其最大的特征是字句間意義的排偶和對仗。
瞿先生在這兩次關鍵性轉變過程中又加了一些小節點進去,細化了整個詩歌的發展過程。為了簡化他跳過了《楚辭》和《漢賦》,這部分內容朱先生的《詩論》恰有大篇幅得講解,形成相互補充。
詩的發展過程:國風——漢魏詩——阮籍及其他詩——陶潛——二謝與鮑照——庚信——初唐——王維及其他——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白居易 元稹——李商隱——宋詩——清詩
今天我選擇看到初唐之前,即從國風到漢魏,到西晉東晉、六朝這段時期的詩歌發展,詩歌經歷了從古樸到艷麗的過程
一. 《《詩經?國風》
最充滿詩的意味的是《國風》,其作的《雅》和《頌》部分有詩史和樂曲的作用,暫且不詩。
我們總說《詩經》是最樸素的詩,指的便是《國風》,為什么說《國風》樸素,因為他發揮純潔的情感,沒有華麗的文字和修飾,是純粹的精感表達。
有表達別離、慈孝之情、忠愛之情、友情、征戍、戀愛、描寫女子容色、男子風貌之美、建筑、田獵、田園這詩。
毫無疑問,后來詩家種種不同的意境風格都是由此發展而來,不過形式起了變化而已。所以《詩經》是詩歌的源頭。
我一定要把《國風》的詩篇都讀完,現在還有幾十篇沒有讀完。
二. 漢魏詩
1. 古人都說漢魏詩源出《國風》,即以體裁形式而論,由四言演為五言,也很自然。現在流傳的《古詩十九首》應當承認是漢魏詩早期的正規代表作。
《古詩十九首》開始出現押韻,轉韻,造句整齊,但仍不失古樸。此外魏晉詩官話家話各占一半,魏晉之后,家常話就愈來愈少了。
漢魏詩雖以五言為主,有時也擴到工言,為后世的七古所祖。
2. 到建安時代,詩人輩出,他們開始以自己的生活寫入詩篇,因而將題材范圍擴大,內容也豐富了。
建安詩有別于《古詩十九首》,其句法更加整齊,組織更加嚴謹。從此五言詩定型。
作者對曹植和曹丕的詩進行析,他說,曹植的詩比較平實,曹丕的詩以超逸見長。一是以工力見長,一是以天分見長,也就是后來李白和杜甫的分別。杜近植,李白近于丕。
建安時代的繁欽《定情詩》是后世艷體詩的開山祖。詞句古絕,情致纏綿,后人是追蹤不上的。哈哈,有要好好讀讀這首詩,看看如何個艷,如果追蹤不上。
二. 阮籍
到了魏晉間的阮籍,由于時事多故,其詩多隱。阮詩的音節可以作為漢魏詩的標準。
三. 到西晉,陸機,潘岳的詩開始變古樸為綺麗。陸氏算得是六朝詩的開山祖
四. 陶潛
東晉一代,隊了郭璞以《游仙詩》得名外,沒有杰出的詩家,直到晉宋之間,陶潛以超卓不凡的胸襟,掃隊俗套,自成一家。后世詩家得到他的一點余味,已經卓然可傳。
這里著重說一說陶淵明,書中這樣評價陶淵明:
陶詩的妙處完全在于真實樸素,不假雕飾。以畫來比,漢魏詩像線條粗重設色板滯的古畫,陶詩像純用墨筆的白描,幾乎看不出筆墨痕跡。陶氏以后的謝、鮑各家有點象大青綠山水畫,而唐代的王維出殃以后,又盛行文人畫的淺絳法。
陶詩一面結束了漢魏詩的局面而開闊新穎的法門,同時也暗中為后起的宋齊以至唐的詩派作過渡的鉤聯。
陶詩之所以卓絕千古,是因為吸收了前人的長處,又運用了當時的語法,并且預為后來詩家的先導。
以后我會單獨看《陶淵明文集》
五. 二謝與鮑照
謝靈運是第一個從生活上體驗山川風景的詩人。不僅是個有創造力的詩人,而且是沉著勇毅的游歷家。
謝靈運與謝朓分稱大小謝,小謝與鮑氏合稱鮑謝,他們的詩都是飄逸一路。
鮑照的樂府特別是李白的先驅。
他們的詩已經突破了五言的范圍,而采取了七言的形式。
六. 六朝詩歌
除六朝詩家的詩以外,六朝的民歌在后來的詩去上也起了很大作用。他們的特色是用時代的語言,坦率地說出兩性的情受,似乎未經文人潤色的,但文人運用這種民歌豐富了六朝詩的彩色情調
七 . 庚信
齊梁以后,在五言古詩以外,又盛行一種新體詩。特征:(一)篇幅較短,以四韻為最常見。(二)音節對偶較為和諧工整,與唐人的五律相近。(三)題材多半是婦女容飾歌舞,詞藻輕艷。在梁陳的宮中,一班文士所作的詩就是這種,號稱宮體。
庚信的身世一半南朝,一半北朝,他以南方的輕艷文體結合北方的悲涼身世,在新體詩盛行之際,創出全新的作品。
他的詩將五言詩變為近律體詩,音節對仗都比古詩和諧工整,但又不受拘束,純任自然。
在政治上,周、隋是南與北、漢與胡文化混一的開羰,燦爛簇新的花朵含苞欲放了。庚信可以完全代表這一時期的作風。比他稍后,則隋煬帝時期的詩人薛道衡一輩,更進一步蹈入唐律的領域。
明天就進唐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