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這個詞越來越多的被提及,出于好奇我也去網上搜索過,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過著多元生活的一類人被稱為斜杠青年。
這個詞在80、90的圈子里引來了轟動,一時間知乎、豆瓣上涌現了一大批求知若渴的人,然后立志稱為斜杠青年。
一個人一輩子只從事一個職業,想想都十分可怕。
于是乎,很多人不甘寂寞,開始尋找新方向。
那究竟,什么樣的人可以稱為斜杠青年?
一
因為工作原因,會接觸到很多寫文章的人,有一部分在這個圈子里已經很有名了。
那天偶然看到一篇關于旅行的文章,文筆流暢,一路上的見聞敘述十分鮮活,配圖更是美翻了,讓我仿佛跟著他的腳步,走過了一遍他去時的路。
當我正要膜拜大神時,我才看到作者欄清楚地寫著:職業攝影師,文字愛好者。
后面的一系列專欄的名字,讓我真的懷疑他是不是寫錯了?應該是職業作家,愛好攝影……
當我按著他留下的聯系方式,找到他的攝影作品時,我這個門外漢也只能用“驚呆了”和“好美”來形容自己的感受了。
后來作者和我說,他的工作就是攝影,去拍攝祖國的山山水水。因為配文的編輯總是沒有辦法真正的表達出他的作品,他才產生了自己寫的沖動。
他這樣想,也這樣做了。
前期他覺得自己寫的就是垃圾,連自己都打動不了,一度陷入崩潰。
但憑著一腔熱血,他咬牙挺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時光。每當寫出滿意的作品,他就會瘋狂地投稿,然后被退回,如此循環往復。
如果說當初的事情是一個契機,那么現在他如同喜愛攝影一般,愛上了文字,仿佛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向他打開。
原來攝影之外,自己還有更多潛能。
這樣的人,就是我理解中的斜杠青年。做好本職之外,開拓更多可能,并做到極致。
二
很多人標榜自己要成為斜杠青年,然后向著自以為正確的道路,一路往前。
有志向是好事,但是只顧著自嗨就不好了。
一次聚會,遇到一個姑娘,格外引人注目。
明明十幾個人一起聊天,話題也是五花八門,但她都能插得上話。
比如,一群人正聊著前陣子很火的《翻譯官》,羨慕會法語的人。
這姑娘插話道:“我也學過法語。”
她成功的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原來大學的時候,她的法語是作為第二外語在學習的。
于是,大家用崇拜的目光看著這個其貌不揚的姑娘,想讓她展示一下。
姑娘推辭說好久沒用了,有點生疏,我們權當她是在謙虛。
后來推脫不開,姑娘一開口我們就震驚了……
這水平,充其量是一個入門級別,而且是新手一級。眾人尷尬了,也不能違心的夸贊,干脆轉移了話題。
這姑娘也選擇了短暫性的沉默,開始潛水了。
于是,一群人開始聊興趣愛好,氣氛瞬間好了起來。許久沒說話的姑娘,又坐不住了。
“我對設計還蠻感興趣的,報了一個學專業知識的班,自己也在家鉆研各中設計軟件?!?/p>
對于沒有畫畫基礎的她,我還是燃起了一絲敬畏的。
然而沒有人追問下去,畢竟之前的尷尬還讓人心有余悸。
三
這個圈子其實很小,過了一段時間,就聽到有人提到了那姑娘。我順便問了一下她的近況,結果……
“她最近在學化妝呢,聽說還特意報了個班。”
“她設計課學完啦?”
“設計,沒聽說啊,她前陣子看美妝雜志,然后突發奇想去學化妝,還立志成為斜杠少年,多棲發展呢!”
我聽完后,腦海里就出現了兩個字:自嗨。
她的所有出發點都很好,而且每一條路走過去都是康莊大道。
但是她太容易轉彎了,每一條路還沒有走多遠,就輕易地被繁花迷了雙眼,失去了方向,然后走了很遠才發現,離曾經的目的地越來越遠。
很多人,本來是想成為“斜杠少年”,卻不小心變成了“自嗨少年”。
如果你以為涉獵廣泛就可以成為“斜杠青年”,那真是太天真無邪了。除了本職專業,你可還有拿得出手的特長?
如果你和那位姑娘一樣,我勸你想清楚,你想要的是什么?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置頂青年”?
如果說“斜杠青年”是遍地開花,那它就是術業有專攻。其實做一個“置頂青年”也不錯,起碼在一個領域可以大放異彩。
最后,奉勸還執迷不悟的朋友,不要盲目羨慕“斜杠青年”,一不小心就落得個自嗨。
如果你連本職工作都沒有做好,那么我認為,你的下一個目標應該是“置頂少年”。
小科普:
斜杠青年來源于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
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置頂青年,源自西貝獨創名詞,相對于斜杠青年,它的含義是將一個領域做到極致、最好。
只有將第一領域做得足夠出色,才能保證有足夠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去拓寬視野、學習知識、練習技能,不斷去開辟第二領域的開辟的前提。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號:with 一座城
你來,我便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