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看世界(75)到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散步

2013年5月30日在瑞士旅游時,我在酒店打開地圖一看,我所入住的酒店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是鄰居,于是就決定到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內散散步。

恰巧,當我和妻子走到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門口時,遇到了兩個從香港來旅游的英國人,她們告訴我們,她們是專程沖著愛因斯坦來拜訪該校的,當年愛因斯坦在這所學校學習和工作過,我說我們也是因為愛因斯坦才來的。我們走進學院,這里的人都非常的友好和熱情,迎面碰到的人都主動地向我們問好,當我們走到一個自行車存放處時,有一個女學生,在推自行車,見到我們熱情地問我們是中國人嗎?我們說是的,她激動得說:很好!這是我們在瑞士聽到的唯一的一句老外對我們說的漢語,感到非常親切。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又名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德語名 Eidgen?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簡稱ETH Zürich,英文名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坐落于瑞士蘇黎世,是享譽全球的世界頂尖研究型大學,連續多年位居歐洲大陸高校翹首,享有“歐陸第一名校”的美譽。ETH是德語區高校之最,在全世界范圍與英語教學下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享有同樣崇高的聲譽。蘇黎世聯邦理工同其姊妹學校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及所屬研究機構共同構成了瑞士聯邦理工學院,隸屬于瑞士聯邦政府。

該校現有來自于一百多個國家的兩萬六千名師生分布于16個系,教研領域涵蓋建筑學、工程學、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截止06年誕生了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21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校友為13人。現今仍有很多獲獎者在教學科研第一線,該校還是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IDEA聯盟等國際高校合作組織的成員。

瑞士只有兩所聯邦理工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由聯邦財政支付。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在2016年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中列世界第8位,其中自然科學領域第6位,工程與技術領域第5位,生命科學及醫學領域第38位(ETH Zurich并沒有醫學院,2016年開辦第一批與多個機構合作的臨床醫學專業,其生物科學排名第9位)。2016年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中(THE RANKING)位列世界第9名。2016年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位列第19位,其中電子、機械、土木、化工等專業排名均列世界前20名。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2016/2017QS最新世界大學排名第8。

蘇黎世理工學院成立于1460年,有人說,如果要排名的話,蘇黎世ETH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是可以平起平坐的。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就讀并任職于此。

散步時拍攝的一組照片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我們是從這個門進入學院的


來到這座最著名的大樓內部


學院最著名的大樓


學院和城市成為一體,電車從學院穿過。


學院和城市成為一體,電車從學院穿過。
學院內停放的車輛。
學院內停放的車輛。


學院內停放的車輛。


遇見的兩個英國人


學生們在悠閑地交談著


學院的位置非常好,可以看到蘇黎世的全貌。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成立于1854年,由瑞士政府直接管理。直到1969年,她仍然是瑞士唯一一所國際性大學。今天,它的學生數已達到14116人,并和洛桑聯邦理工一起成為瑞士最大的科學研究學院。

學校擁有83個研究所和實驗室,330位教授和將近840位學者。教師員工中有四分之一是女士。每年,有大約1,250名學生能被授予各種理工科學士或碩士學位。另外,每年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完成的博士論文超過530篇。

學校的校訓中這樣寫到:不斷提高教學與科研水平;不斷使大學更加整體化,體系化;讓那些從事重要科學研究工作的人員得到更多的自由;保證基礎設施的安全。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與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是瑞士僅有的兩所聯邦制理工學院,它們是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齊名的著名學府。愛因斯坦就曾經就讀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瑞士聯邦工學院和蘇黎世大學比鄰而建,瑞士聯邦工學院是新城區較為特殊的建筑物,也是一般游客的風景線。瑞士聯邦工學院是1864年根據建筑系教授高特弗雷德任佩的設計而建,1916~1919年由古斯塔夫古爾重新設計。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是世界上著名的工學院之一。在“二戰”前后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它的大一600人的物理大課始終是由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謝爾勒教授講授,由力學一直講到原子物理,一氣呵成,使學生對物質世界的物理現象和運動規律有一個完整的全面的認識。這對于學生打好基礎,提高日后的學習和工作質量十分重要。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是標準的“寬進嚴出”。很多學校的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只有兩次考試,但學習中途的淘汰率很高。

瑞士聯邦政府只有兩所工業大學: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和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由聯邦財政支付。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idgen 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簡稱ETH),是瑞士聯邦政府為了國家工業化的需要,在1855年建立的,這是第一所聯邦所屬的大學。它不僅為了自身的發展,而且為整個國家、歐洲乃至世界從事科學研究。這所大學開始只有工民建、森林科學、機械工程和化學等學科,后來又增加了人文、社會和政治學。該校現有來自于一百多個國家的兩萬六千名師生分布于16個系,教研領域涵蓋建筑、工程學、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截止2006年誕生了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30位諾貝爾獎得主。該校還是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IDEA聯盟等國際高校合作組織的成員。

性質:公立,理工類學校位置:瑞士,蘇黎世

組成機構:有80個研究所、實驗室

歷史

瑞士聯邦政府只有兩所工業大學: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和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由聯邦財政支付。

愛因斯坦小時喜愛自然科學,但德國的征兵以及德國的約束使他另外選擇蘇黎世上學。1895年,愛因斯坦來到瑞士蘇黎世,準備投考該校,雖然他的數學和物理考得很不錯,但其他科目沒有考好,學校校長推薦他去瑞士的阿勞州立中學學習一年,以補齊功課。1896年,愛因斯坦考進了瑞士聯邦理工學院。1900年,愛因斯坦大學畢業。并從這里走向了世界,成為了眾所周知的物理學家。經過近200年風雨洗禮,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享有歐洲大陸第一理工大學的美譽。

校園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主校區位于蘇黎世市中心,始建于1860年代,與蘇黎世大學比鄰,數學、機械、電子、計算機等系所散落于此,與城市融為一體。由于難以在市中心擴展,自1960年代起該校在市區北部的H nggerberg山麓建設新校區,又稱為科學城,目前集中了材料、建筑、土木、物理、生物和化學等系所。兩校區相距5公里,每日有校車不間斷往返,行程約15分鐘,另外搭乘蘇黎世公交也可以方便抵達。

圖書館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主圖書館(ETH-Bibliothek)收藏書報、地圖等資料逾六百九十萬件,是瑞士最大的圖書館,也是瑞士科技信息中心。主圖書館負責維護瑞士圖書館與信息中心網絡(NEBIS),讀者可以通過此網絡借閱全瑞士八十多個高校或研究機構圖書館的資料。同時,各系所也擁有自己的小型圖書館。

校園生活

瑞士聯邦工學院和蘇黎世大學比鄰而建,瑞士聯邦工學院是新城區較為特殊的建筑物,也是一般游客的風景線。瑞士聯邦工學院是1864年根據建筑系教授高特弗雷德任佩的設計而建,1916~1919年由古斯塔夫古爾重新設計。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是世界上著名的工學院之一。在“二戰”前后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它的大一600人的物理大課始終是由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謝爾勒教授講授,由力學一直講到原子物理,一氣呵成,使學生對物質世界的物理現象和運動規律有一個完整的全面的認識。這對于學生打好基礎,提高日后的學習和工作質量十分重要。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是標準的“寬進嚴出”。很多學校的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只有兩次考試,但學習中途的淘汰率很高。

傳統

沃爾夫岡·泡利講座

為紀念1958年12月15日去世的該校物理學教授、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沃爾夫岡·泡利,蘇黎世理工數學和物理學系于1962年起舉辦“沃爾夫岡·泡利講座”。講座一般于每年十二月或一月舉行,邀請一位著名科學家在一周內舉行三次系列講座,內容集中于數學、物理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領域。自1962年生物物理學家馬克斯·德爾布呂克(196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演講以來,沃爾夫岡·泡利講座已舉行了四十余屆,其中有24位演講者是諾貝爾獎得主。2005年,為紀念建校150周年和世界物理年,講座邀請了17位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舉行研討會。近年講座一般于每年五六月間一周的周一、二、四晚上在主樓最大的教室Auditorium Maximum舉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