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劍圣喵大師
1
在我風華正茂的歲月,曾經有一道政治大題擺在我的面前。
“對于當代青年人熱衷于過圣誕節、愚人節等洋節,你有何看法?”
題目前是一大段材料,是各種學者專家對當年青年人文化思想貧乏的批判,那么答案顯而易見了。
我立即在試卷上寫上:應該抵制。現在的洋節大行其道,傳統節日卻在逐漸為年輕人所淡忘。抵制洋節,能夠起到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作用,也能降低洋節的熱度,引導年輕人理性過節……
當時,我這道題得了滿分。不過如今看來,這個答案只是個笑話。
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這么答這道題:當一群人把所有節日都過成啪啪啪、買買買時,節日是中是洋,真的不重要。
在一個把所有節日的情感成分都剝離的年代里,我不喜歡圣誕節,但我想要你。
2
某年的圣誕前一天,我在校園路上,一個陌生的學妹突然拉住了我。不但我感到驚訝,學妹也滿臉通紅,并怯生生地遞過一個包裝著彩帶的蘋果來。
學妹穿著一身粉紅波西米亞裙,可愛的臉龐像個洋娃娃似的,我這時有一種心動的感覺。
“我們認識嗎?”我問學妹。
“這是我們社團的圣誕節活動。”說著學妹拿出一張表,“你在這里簽個名,希望你多多關注我們社團。”
我寫下名字時,接著開始寫我的電話號碼,學妹連忙說:“只寫名字就行了!”
“但我想認識你啊,如果你不讓我寫,那留下你號碼吧!”我趁機搭訕,其實我對她們社團沒什么興趣。
學妹猶豫了很久,之后又拿出一個小巧玲瓏的筆記本,雙手遞給我說:“把你的電話號碼寫這里吧!”
晚上我接到了學妹的電話,當晚我把前半生所有的段子,都給講完了。學妹很開心,邀請我入社,我趁機干壞事,只要她過幾天陪我看電影,我就加入她們的“旋轉木馬”社(忘記是干什么的了)。
但劇本沒有照大家想象的發展,圣誕節當天,我接到了學院的通知,學院要求取締一切洋節活動,要求班干部組織觀看中華傳統文化宣傳節目。
學校的引導無疑是成功的,學妹所在的社團被迫解散,學妹本人也被人貼上“賣國求榮”“崇洋媚外”的黑標簽。自然,入社無從談起,學妹電話更是打不通。
雖然同情學妹,但我對“抵制洋節,保護傳統”并沒有什么意見,圣誕過后沒多久,就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春節。
團圓夜的當天,幾十個人坐在一桌,可我只感覺孤獨。滿天飛的祝福短信里,沒找到幾個人內容有你的名字。
表姐個人問題又再次被抬在桌面上,各路親戚都在強調成家的重要性,不時抬出婆婆想抱孫子的言論,來催促表姐開啟新一輪相親。
眼看表姐臉色越來越難看,長輩們開始把火力集中在我身上。我去年參加動漫節的事情,被拿出來痛批。
大伯還語重心長的說,隔壁村的染發的XX已經廢掉了,溫馨提醒父母要加強對我的教育。
吃完飯,媽媽把我的壓歲錢全部沒收了,她告訴我:這樣做是為我好,怕是廢掉。
終于我明白了,洋節的盛行,不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有問題,而是我們的上一輩把所有的節日都過成了“折磨節”。
節日里本身的文化傳統和情感內容被生硬截斷,吃喝玩樂過后,就到了你“舍棄小我,成就大我”的表態時間了。
說實話,我寧可你們騙我,節日的今天會有一個騎著雪橇的胖老頭來給我送禮物,也不愿意一頓團圓飯就給讓人有了一年不見面的理由。況且你們實在忙,你可以給我一朵鮮花,而不是一個“善意”的忠告。
逢年過節難道不是在提醒我們,人生不僅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意的生活和遠方的家嗎?在僅有的這幾天里,你們為什么還要把我拉回到殘酷的現實中來。
3
不知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國人以含蓄矜持為榮。任何表達情感和需求的話語都是被禁止的,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大人的標準就是“不動聲色”。
正面的情感表達是被禁止的,會被稱為“沒有教養”,我們要學會“笑不露齒”。
負面的情感表達更是不被允許,會被稱為“沒素質”,畢竟“沉默是金”。
表達對一個人的思念叫做“肉麻”,略帶一點情緒的話,我們都說不出口。
但人的情感是不能永遠封住的,它必須得到宣泄。在嚴禁狂歡的節日里,人們開始用強大的物質欲揮霍和肉體的解放,來滿足內心的情感消費。
這樣的消費里,沒有任何的美學和文化的意義在里面,精神世界的匱乏讓大部分節日變成了“扭曲的狂歡”。
失去了熱情的節日,已不再被人期待。但仍有太多人,需要借著節日的勇氣給自己喜歡的人發條信息,哪怕只是一句短短的節日快樂。之后他們會在并沒有人秀恩愛的朋友圈里,反復懇求別人不要虐狗。
落單的人是很怕過節的,只有寂寞陪我們的今天,圣誕只能是個劫。不出意外,光棍節就莫名其妙的紅了起來,因為在今天,沒有人打擾我們過節。
4
對不起,今年過節的時候,我已經不想再要騰訊、百度,天貓、京東發來的節日問候了。任何一個節日里,我都不想再從你的全世界里路過了。
我手機里一直有一條短信,女孩對我說:我恨你,不要再聯系了,想起我每天還活的好好的跟個沒事人似的,我都想死。
今天我還是背信棄義地聯系她了,我告訴她:我這樣的大師,只是故作堅強,其實我每晚都會想起她。
我知道不會有人回,不過,在某些特定的日子里,我們都需要認真一次又任性一次。
人是需要儀式感的,節日就是在為每一個普通的日子,賦予特別精神內涵,于這河流上建造的閃閃爍爍的小燈塔吧,靠著這些燈塔,我在能在湍急的大海里找到我們的存在吧。
就算購物和約炮的狂風,把這些燈塔吹滅。但只要我能找到你,我便能點亮所有光。
希望從今以后的每個節日里,我們的孤獨感都不會再被放大。因為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