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寧愿忘掉,也不愿意寫出來
就在那望著窗外,想啊想啊
蜿蜒小徑曲折入暗處
回頭不知來路
有時候又過度珍惜倏忽而至的靈感
抓到一張紙就要趕快寫下來
一點一劃交叉成字句
過后不知所云
想的太多,做的太少;讀的不多,寫的更少。
似乎隨便一件事就可以把讀書寫字的時間擠掉,如果說思想上不重視,那我只能承認,因為事實擺在眼前。
從小媽媽對我說過很多遍的一句話:“你要是把玩兒的精力用到學習上多好,哪怕一半也行啊!”
可惜我一直是把這句話反過來用的。
但是我認為我真的喜歡學習,喜歡讀書。在課堂上沒有比我聽課更認真的,我真的很享受學習知識的過程。每次去小朋友家玩(包括現在去別人家做客),第一件事是看看人家都有什么書,有感興趣的馬上想要讀,不讀完不愿意回家。
但是一回到自己家就變樣了。
放學第一件事就是玩,一直到要睡覺了才著急還沒有寫作業。家里一排一排的書,書架都放不下,也沒有讀完過幾本。
哪里出了錯呢?
把事實擺出來一對比,原因似乎很明顯了。
其一,缺乏“過期不候”的迫切感。
老師講某個知識點就那么有限幾次或者只有一次,必須當場消化并且及時記錄。去別人家做客也不是經常的事情,而且知道自己回家后會沒動力去找去看了,所以更有馬上看完的強烈愿望了。
現在呢?一切都擺在那里,一切都隨叫隨到,又沒有考試,也沒有時間限制,感覺自己隨時可以開始學習讀書寫字畫畫收拾房間……于是“隨時”都用不著去做。
其二,家里真的太舒服了。
哦,應該是這句:缺乏跳出“舒適區”的動力。
懶洋洋的真是舒服啊,別人進步不進步和我有什么關系?成排的書擺在那里,就都是我的了,好像里面的內容也都是我的了。這么舒服,我還用干點啥嗎?沒意思,玩游戲吧,真好玩呀。
沒想到(其實知道)越玩越累,還越來越愧疚,極端的時候熬夜玩到最后竟然有一種正在自殺的扭曲“快感”。為什么自己還在活著?為什么自己還要活著?
等下……我不是在追求“舒適”嗎?
……所以去睡覺吧——完美的解決方案。
想要改變這令人頭痛的現狀,說難也簡單,沒錯就是簡單,簡單得所有人可能都說得出來,也似乎都做得到。
那就是——好好睡覺。
第一步啦,好好睡覺。不是玩累了不得不去睡那么一會兒,而是保證正常的睡眠時間。睡覺的時候大腦可不閑著,那是潛意識自我梳理的重要時間,平時壓抑著的情緒和想法都活躍起來,加上白天遇到和思考的事情,全都攪和一起,不頭痛才怪。所以睡眠時長夠了,大腦才有足夠的時間好好整理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該回顧的回顧,該忘記的忘記,該聯系的聯系,該放棄的放棄。其實我們大腦的潛意識自動就會“斷舍離”啊!
第二步,寫字兒。潛意識方面大腦自己會梳理,那么“表意識”呢?也是需要定期梳理的。不想過一天算一天的話,就寫寫字兒,像繡花一樣把可控的想法用線穿起來,繡出花來,比打造出一件游戲裝備要更有成就感,因為這個成就感的時效更久更讓人安心啊。更加重要的是,“表意識”梳理得越清晰,潛意識的負擔就越輕松,睡眠質量就會越好,繼而白天的精力越充足,做什么(包括寫字兒)也越順手。
哎呀,想想就開心。
這么開心,玩個游戲慶祝下吧!寫了這么多字兒,上會兒網放松放松吧!
給自己比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