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1日? 焦點解決網絡初級七期堅持分享第39天
? ? ? 今日讀書《家庭中的正面管教》讀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很多時候自己需要去思考,去反思究竟是如何變成當下的這種情況?那么又如何該過往矯正自己當下的這種行為。
? ? ? 當父母刻意不及時回應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創傷。因為孩子在心里內化了一個不愿意滿足自己的苛刻客體,這個客體留在孩子心里,會使得他在今后的生活中總是去主動創造苛刻與被苛刻的關系,投射性地認為別人都不愿意滿足自己,自己不配過舒適順暢的生活。若孩子的需要經常被批評、被刻意延遲滿足,他成年后可能走向兩個極端:一是像填不滿的無底洞,再多的物質也彌補不了愛的空洞;二是壓抑的老好人,不敢為自己爭取利益,該拿的都不敢要,同時也很難拒絕別人,在人際關系中經常只付出、不索取,老是吃虧,積攢一肚子怨氣。我身邊常常有這種情況,我能做到多傾聽相互溝通,溝通與合作是解決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