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選擇”的思維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最極端的表現就是戰爭!這種思維方式,往往無視他人作為獨立個體的存在,而只是看到了別人的意識形態,他們不尊重有不同觀點的提出,也不嘗試去理解和體諒他人,他們不想傾聽,只想控制。
究其原因,無外乎在他們看來,時刻準備著攻擊才是最大安全感的來源,當有不同意見提出的時候,他內心里的預警機制,會自然的認為:我和我的領地、我的形象以及身份認同都在經受著威脅。最終,他們會“搜尋并摧毀目標”,來達到他們處理異議的策略。
“兩難的牛角”——當你只有兩種同樣可怕的選擇時,我想你將非常痛苦!在古希臘人口耳相傳的?故事中,這樣的兩難就像一只沖撞的公牛,無論被它的那只角頂到,你的身體都將會被它,刺穿!
那么,在遇到兩難的處境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選擇呢?
害怕、恐懼,沒有安全感這都是正常的反映,然而有些人會選擇舉手投降,有些人會撲上去抓住一只牛角,還有些人則放棄了抵抗與掙扎,甘愿被“牛角”刺中死亡。因為,他們都秉持著自己固有的看法,認為他們必須這么做,如果有人能告訴他們,現在有更好的辦法,能讓他們更安全,不用被牛角所刺,他們會接受嗎?
?這便誕生了中立者!?
放棄希望是對“兩種選擇”思維的弱化回應,而妥協一詞,就盛行在其間。妥協——字典中對它有清晰的解釋:對立雙方為了達成某種協議而承認、犧牲或放棄某些自身利益,讓步以避免沖突、爭執。妥協可能會解決問題,但它永遠不會令人高興,由于妥協建立起來的關系是脆弱的,遮掩下去的爭端往往會再一次爆發。
相信大家身邊都有看上去玩世不恭的人,那是什么造成他們這樣的行為模式呢?上篇已經講過,你的認知決定了你的思維模式,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決定了,事情的結果。玩世不恭便是中夾縫在兩難選擇中,悲涼的結局。
尋求協同模式的方法?
1:我看到我自己 ?當你照鏡子的時候,你看到了什么?是看到了一個有思想、受人尊敬、有原則,開明豁達的人呢?還是只看到了一張還沒睡醒的面容或者才又冒出青色胡茬的下巴呢?我想很多人都與之前的我一樣,總是會被眼前,最直觀的事物吸引。
在我看到自己的思維模式中,我們首先要看到的是自己,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我會與人分享我作為自主意識中的樂趣,而非我的身份是什么,我代表的又是什么,我自己來決定我自己的“故事”。
人類本應該自由地選擇自己將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和要做怎么樣的事情,這是最基本的原則,舉個簡單的例子,在你面前的這個女人,她可能是你的上司,但是她同樣也是別人的女兒,別人的妻子,別人的母親等等,這些角色,但是我想問,這里面的任一角色,就可以完成的定義她是誰嗎?
我們很多人,在照鏡子的時候,都只是看到了我們在生活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拋開這些之外,我們還應該看到自我,一個超越了鏡中影像的有思想,獨立且有創造性的人。
我們的既定形象是由我們的出身和家庭,還有周圍的文化所賦予,在這種漫長的變化中,我們成為了我們這種形象的堅定捍衛者,即使它已經越來越使我們和內在的自己相分離,這就是下一篇,我們要講道的身份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