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恩典篇(終)

之前我在信仰篇提到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有時候人們不能清晰的意識到信仰的存在,是因為它們隱藏在人們潛意識里。什么是潛意識?雖然書里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我還是從網上找了一個比較形象確切的解釋:弗羅伊德把心靈比喻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代表意識,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大部份,則是潛意識。他認為人的言行舉止,只有少部分是意識在控制的,其它大部分都是由潛意識所主宰,而且是主動地運作,人卻沒有覺察到。

潛意識總是讓人們感覺格外的神秘,似乎沒有人能夠徹底探索這個未知的領域。其實,潛意識也沒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復雜。我們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潛意識的存在,最好的證據就是夢。當人們感覺自己出了問題,潛意識就會巧妙地在恰當的時機安排了一出戲,暗示他們問題的來源—人們原本難以意識到的來源。

我們迷失方向時,夢會成為前進的向導;我們猶豫不決時,夢會給我們正確的指引。

有些夢是無法解釋的,可能就是一種機緣巧合吧。但那些能夠解釋的夢,一定會給做夢的人帶來相關的有益信息。這些信息會以各種形式出現,提醒我們小心陷阱,為某些難以解釋的問題提供答案。比如,有人就會做噩夢,夢見上班的時候差點兒被車子撞了。醒來后,他就會在潛意識中感到危險的存在。所以,他就會在上班的路上格外留意來往的車子或者選擇通過其他方式來回避潛在危險。

夢只是傳達潛意識的一種自然的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夢都是有價值的,更何況在大部分情況下,很少有人在醒來能夠將自己的夢記得一清二楚。更多的潛意識是隱藏在我們思想最深層的地方,一般不會輕易地浮現出來,因此我們根本無法直接意識到它的存在。只有在一些非常危機或者極其消極的時刻,這些潛意識才有可能爆發出來。

為什么欲望和感覺會受到壓抑呢?它們受到了意識的摒棄和排斥–這才是問題的所在。

從心理醫生的角度上看,潛意識就是心理疾病的根源。人們有潛在的欲望和憤怒,是正常的事情,本身并不構成問題??墒?,當人們有意識不愿意面對這些負面的情形,不愿意承受處理消極情感造成的痛苦,寧可假裝看不見,甚至加以摒棄和排斥,才導致了心理疾病的產生。

學生在面對重要考試的時候,面臨的壓力就會很大。他們把這些重要的考試當做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如果能夠順利通過,未來的路就會大不一樣。尤其是那些成績平平甚至落后的學生,他們承受的心理壓力會比優等生要沉重的多。只要一想到考試,他們的內心就感到無比的恐懼,因為他們不想面對考試的失敗,也不想在年紀輕輕就被社會無情地淘汰。一部分學生經受不住考試失敗的打擊,變得自暴自棄,情緒暴躁,把自己的人生想得很糟糕。就這樣,當一個人痛苦得無法自拔的時候,那些消極情緒逐漸轉變成了心理疾病。

我很理解這些后進生的苦惱。我曾經也是個差生,成績經常是班里倒數。每次看到那可憐的分數,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情緒很消沉。我真的不愿意面對考試的失利,更不敢想象自己的未來會是多么艱難。我的人生還沒有開始,就已經被淘汰了。每次照鏡子的時候,我都看不到自己,也面對不了自己,更無法面對家人和朋友。我不愿意參加家庭聚會,也不愿意找朋友一起出去玩,只想一個人靜靜地待在書房里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語。我的情緒也變得很不穩定,經常跟父母頂嘴,惹父母生氣。每天我都很討厭自己,甚至憎恨自己,也認為所有人都討厭我的存在,甚至產生過輕生的念頭?,F在回想一下,我在那段時間可能患上了抑郁癥甚至是輕微的精神分裂。

人們不經意間說出某些奇怪的話,做出異于平常的舉動,原因各種各樣,但往往是受到壓抑的東西的一種自然流露,其中既包括消極的東西,也包括積極的東西。它們是客觀而真實的,盡管我們可能不想公之于眾。

我當時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患上了心理疾病,因為我大部分時候都是在刻意掩飾自己的負面情緒,無視自己的心理問題。 幸運的是,在我最痛苦的時候,父母給了我“逃避問題”的機會,就是把我送出國,學習獨立生活。當我坐上飛往美國的飛機上時,心情異常的輕松和喜悅,跟個正常人似得和小伙伴們有說有笑。只不過,舒心的日子持續得非常短暫。真正身處他鄉的時候,我才意識到生活的艱辛??上乙呀洓]有退路,必須學會面對困難,積極地解決問題。我再也不想變成從前那個精神異常的自己了。

總算從學校里熬出來了,參加了工作后,我才發現在職場上混很不容易。為在復雜的社會上獲得生存,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們人人都帶上了面具。因此,意識塑造的自我,與潛意識中的自我,有時相差甚遠。有時候盡管人們心里對工作有一些不滿,在公司他們還是會表現得很積極。大部分情況下,人們在職場上是無法表達或者是刻意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倘若有人在職場上活的很真實,不喜歡的工作一概不接,不喜歡的人一概不理,說話又直來直去,別人就會覺得這樣的“高人”不懂得職場的規則,也無法很好地融入團隊,所以注定會被領導和同事冷落。所以,在社會上,我們無法痛痛快快地做自己,也很難看到別人真實的一面。無論怎樣,工作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還是可以在其他時候好好做自己。

社會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就的心理就會越來越容易失衡。當一些人看到別人過得比自己好,就會覺得老天對他不公平,還容易無視別人的努力,把別人的成功看成“撞大運”。很多人不懂得留意屬于自己的機會,也很難把握住近在眼前的機會。其實,這些大大小小的機會,就是老天賜予我們的恩典。

是否接納恩典乃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換句話說,恩典是我們自己掙來的。

很多人都認為,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這個觀點的基礎上,我更認為機會是留給善于發現機會并懂得感恩的人。就算一個人暫時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只要他用心留意到屬于自己的機會,也會鼓起勇氣把握住機會,積極地迎接挑戰,用自己的努力來回報上天的恩典??上?,太多人不懂得感恩,他們把這些來之不易的恩典當做理所當然,總認為這樣好的機會以后還有的是,因此他們不會珍惜這些恩典,更不愿意為此付出努力。

為什么有些人寧可讓恩典白白溜走,也不愿意努力把握住本屬于自己機會?原因很簡單,就一個字—懶!

最大的障礙就是懶惰,只要克服懶惰,其他阻力都能迎刃而解;如果無法克服懶惰,不論其他條件如何完善,我們都無法取得成功。

一些人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做任何事情都是得過且過,不思進取。在這里,有些人肯定不服。他們會辯解道:“我們每天都有努力的工作,有時候還會犧牲周末的時間去加班,憑什么說我們懶惰?”那我就要反問你:“你既然成天都這么的努力工作,為什么你的工作卻一直沒有進展?為什么其他人得到了提拔,而你卻沒有?你天天這么忙,一些棘手的問題為什么還沒得到解決?”懶惰與你花多少時間工作,如何對別人盡職盡責沒有多少關系。懶惰的一個主要特征就是恐懼感。歸根結底,你就是不敢面對問題,害怕因自己解決不了問題而受到別人指責,所以用努力工作的假象來逃避問題。

那么,什么東西能夠真正克服懶惰?那就是愛。愛是懶惰的對立面。如果一個人變得很懶惰,就表示他逐漸失去了愛的能力。我們之所以能夠成長,在于持續的努力;我們之所以能夠付出努力,是因為懂得自尊自愛。每個人都想要獲得愛,但在此之前,我們必須讓自己值得被愛,做好接受愛的準備。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需要把自己變成自律、心中充滿愛的人。

要使心智獲得成熟,必須認清自己的偏見和局限。在心智成熟的道路上,所有走在最前面的人,所有走得最遠的人,都會感受到這種孤獨。你只能自行選擇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艱辛與磨難,最終才能達到上帝的境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書名:《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作者:M.斯科特.派克(M.Scoff Peck) 出版社:中國商業出版社...
    咻珀MY閱讀 1,272評論 1 3
  • 我想,我, 是一個喜歡爭又不喜歡爭的人, 屬于自己的東西,我不會讓步, 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我絕不會碰。 我想,我,...
    蘇黎的小幸運閱讀 215評論 0 2
  • 突破,就是突破自我~ 我今天給一個覺得不太可能又有點希望的同學,推薦了我的手工潤唇膏和蜂漿紙,我不知道結果會怎么樣...
    青澀的1912閱讀 204評論 0 0
  • 1.除了方法, 其他東西都要扔到properties里面了, 并且要給出屬性的默認值或者屬性的存取的方法 1) 首...
    視掘閱讀 1,361評論 0 0
  • 從第一集周瑩和老爹在街頭賣藝,設騙局訛錢開始,我就被《那年花開月正圓》這部劇所吸引,并追劇到現在。劇情跌宕起伏,伏...
    插著扇子的石頭閱讀 496評論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