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 ? 進入學習以來,看大神的分享,還有戰友的進步,內心是激動更是焦慮。總是在學學學,但就沒有實質的進步,就像猴子摘桃,摘一個丟一個,最后都沒留下什么。內心的情緒化很重,在讀《躍遷》的前幾天也是這樣的心態,但在第三章最后一節,提到自下而上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時,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樣,但馬上就把自己的這股興奮勁冷卻下來?;蛟S對戰術上努力者應該明白這個原因。

所有的憤怒,是對自己無知的痛恨。當努力換不回來結果時,更甚。

? ? ? 單一的知識累積,僅僅是對這個知識的知道,要形成穩固得體系,否則極易磨損。 “人的心智缺了體系,就好像站立在流沙之上,沒法穩定的做出判斷,只好隨波逐流”,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在讀完躍遷這本書總結以下幾點:

一 ?以問題為中心學習,創造自己的問題樹

? ? ?區分知識樹和問題樹。知識樹是專業知識細分的的學習路徑,每個領域相對的獨立、發展緩慢,一個人有機會學習完一個細分領域的全部知識。但在高度變化、多領域跨界的時代,完成任務需要多領域的知識,靠自學是學不完的。這樣學習的速度跟不上遇到問題的速度。不能為學習而學習,需要帶著高價值、真實,并有可能被解決的問題。有什么問題,就學習什么知識。不管你學了什么學科,真正的專業是你“特別擅長解決某類型的問題”。

? ? 做一名終身的提問者,構建自己的問題樹。帶著問題學習會使學習的目標更加清晰,問題是試金石,能清楚的知道哪些有用哪些沒用。當一個問題被解決后,會帶來更多更大的更有趣的問題,但一切都從解決這個問題開始。而且好的問題會有很多其他領域的人參與,擴寬交流人群。

? ? 因此問題越多,知識就會越多;問題越好,知識就會越專業,人生就變成了問題解惑的過程。

二 ?站在知識的源頭,萃取知識的結晶

? ? ?知識源頭是知識剛被創造出來的地方,知識的濃度和質量極高,有豐富的底層邏輯和基礎概念,當知識摻入了太多的雜質時,就勾兌成雞湯了。盡量學習源頭的知識,極其功利的讀書。學習不是學了多少的問題,學習的差距往往是認知效率的差距。找到目標,調整好資源,帶著問題進入。

? ? ?知識和知識的穩定的架構,就會形成“知識晶體”。如果你看了想不起來,張嘴就忘,明明知道就是講不出來,就證明你腦子沒有知識晶體,只有知識的豆腐腦。知識晶體有種讓你關上書本,依然可以敘述的能力。 ?學習許多的知識,相當于家里面堆了一堆礦石,務必把它們提取出來,成為晶體。

三 聯機學習,用一塊晶體換回來更多的晶體

? ? ?打磨自己的知識結晶,然后和他人交換知識,聯機獲得其他人腦子的知識。重復學習、交換,整理出自己的體系。

? ? ?面對復雜多變,信息繁多的時代,新的知識源頭往往是大腦與大腦的碰撞,在問題和知識的交匯之處,在高手間的實踐中,要和知識的源頭聯機。

四 知識iop:讓知識變成價值

? ? ?輸入問題,以持續解決問題為目標。你需要有一個高價、真實的,并且可能被解決的問題。

? ? ?解決問題,以整合多科學知識為手段。不是學習知識,而是帶著問題,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持續問自己“這個知識對于解決問題有用嗎?”“如果有用對當下有用嗎?”,如果暫時沒有用,做個記號收藏到筆記里,以后再看,一旦解決一個問題,就要嘗試多解決同類型的問題,要這個解決方案能夠應對不同的情景進行自我進化。

? ? ?輸出產品,咨詢研發、授課整合、寫作,讓思想產品化。這個過程是將知識形成體系,整理能出手的“知識結晶”,兌換價值,要更多的人知道你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進入下輪更大問題以及更大的價值,形成迭代。

? ? ?以提問問題為驅動,以解決問題為整合,用輸出倒逼輸入。

? ? ?知識體系:問題導向、知識結晶、聯機思考、信息源頭。 ?在知識爆炸時代,不斷地聯機、提問、傳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優化,帶領我們躍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