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及筆記時間:2017年12月,3日,約5小時;
閱讀書本:《獵人筆記》 ;作者:【俄羅斯】屠格涅夫(譯:豐子愷);2017年8月第1版;譯林出版社;P1-396頁;
閱讀目標:了解獵人筆記講了些什么故事?為什么說它對俄羅斯的文學影響深遠?
閱讀方法:閱讀、思考
整書筆記及感想:
閱讀4小時,筆記1小時。
因為是豐子愷先生翻譯的,故而加入了書單。原本以為這樣一本講述十九世紀四五十年代農村生活的書籍是會很枯燥的,沒想到非但不枯燥,一個個小故事(共有25個小故事)還很引人入勝,非但引人入勝還給人感覺很優美!真是一個驚喜!引人入勝的原因是故事取材于現實,細節清晰、人物刻畫栩栩如生,敘述雖溫和卻帶著鼓勵人思考的節奏;優美的原因,是作者的語言擁有豐富、明確、樸素、生動的特征,而豐子愷先生不著痕跡的翻譯讓我一點也感覺不到是在看翻譯作品,極其流暢自然,完全把作者的語言特色給呈現出來了。
很多人評論說這本書是反農奴制的現實主義作品,的確,書中很多故事都對此有所揭露,但并不是全部,準確來說它是對當時(19世紀中葉)農村生活的反映,而那個時候的俄羅斯還處于農奴制下,所以很多篇幅涉及到了農奴制度下的地主與農奴。作者對農奴制度的揭露是以作者看到的、經歷到的故事客觀陳述,并不多帶有自己的強烈感情,而是引導讀者自己思考并得出結論。這樣的寫法是溫和的,但并不影響明確的事實—即大多數地主對農奴的無情壓榨也是根深蒂固地存在的。在《霍爾與卡里內奇》中,作者把服勞役制的奧廖爾省農民(霍爾)和交代役租的卡盧加省農民(卡里內奇)的生活作了對比,讓讀者自己心中有了答案:霍爾離地主老爺的“保護”遠,所以生活好,而卡里內奇有老爺的“保護”,反倒連草鞋錢也沒有。在《葉爾莫萊和磨坊主婦》中,農奴阿麗娜要出嫁,主人翻臉不認人,斥責她是“爛肉”、不知羞恥,吩咐把她的頭發剃掉,給她穿上粗布衣服發送到鄉下去,從作者看似溫婉的陳述中看到了隱藏的批判。在《莓泉》中可憐膽怯的斯交布希卡從來沒有受到任何補助,沒有一個人知道他的存在,他老是像螞蟻一樣悄悄地張羅奔忙,一切都是為了糊口,只是為了糊口。在《獨院地主奧夫謝尼科夫》中那個強搶小地主土地的大地主,他們把他帶到你們家里的窗子下面,就用棍棒打他…它叫做棒地,因為是用棒打奪來的。在《總管》中,那個自稱為嚴格而公正的地主阿爾卡季·馬甫勒奇只管收到代役租金,表面一幅慈祥的做派,卻縱容其總管(媚上踩下)殘酷地壓榨、懲治農奴…這些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也對那個年代俄羅斯的農奴制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了解。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莫過于作者形神具備的描寫了,其描寫的精彩嘆為觀止!我感覺屠格涅夫一定是一位筆記狂人,否則怎么能對這么多的場景、景致寫得這么細膩生動呢?隨意摘錄一段:“太陽落山了,但是樹林里還很明亮;空氣清爽而澄澈;鳥兒嘰嘰喳喳地叫著;嫩草像綠寶石一般發出悅目的光彩…你就等待著。樹林內部漸漸黑暗起來了;晚霞的紅光慢慢地沿著樹根和樹干移動,越升越高,從幾乎還未生葉的低枝移動到一動不動的、睡著的樹梢…一會兒樹梢也暗起來了;紅色的天空開始發藍。樹林的氣息濃烈起來;微微地發散出溫暖的濕氣;吹進來的風在你身邊靜息了。”像這樣精彩的描寫在書中比比皆是,寫得好!翻譯得更好!完全可用來反復朗讀,感受其中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