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序言:我為什么活著
- 對愛情的渴望,首先因為愛情給我帶來狂喜(即深刻的體驗),其次因為愛情解除孤寂,最后因為愛情帶我感受圣徒和詩人們所想象的天堂
- 對知識的追求,了解人的心靈(和生活的世界)
- 對人類苦難的深切同情
2.第一章:童年
英國,子爵。
父親:冷靜沉思,好學不倦,清高脫俗,心情抑郁
母親
祖母:清教徒,語言,歷史素養很高,不盲目從眾,對我的人生觀形成有眾大影響。
羅洛叔:科學知識豐富,卻十分羞澀
阿加沙:教我閱讀。
仆人:陪伴我度過了更多的時光
外祖母:十八世紀典型的人物,刻板、無趣
11歲開始學數學
二.青春期
三大興趣:性 宗教 數學
1.性壓抑環境下對性的思考和探索。
摘抄:”15歲的我開始有了性欲,強烈程度幾乎不可忍受。我做著功課竭力想集中精神,卻因一直勃起而分心,同時也敢起手淫來。這樣每天好幾個小時我都在想要看女人肉體的欲念中度過。我總想從窗戶偷窺女仆換衣服。我和我的朋友花了一個冬天建了一間地下室......
同時,我變得對日落、云彩以及春秋的數目之美有著強烈的興趣,但是我的興趣有一種多愁善感的企圖,顯然這是由于它是一種性的無意識的升華和一種逃避現實的企圖。我廣泛地讀詩......
伴隨著詩的興趣而來的是我對宗教和哲學的強烈興趣。“
2.對宗教信仰的質疑和逐漸的拋棄,自由意志——第一原因。博覽群書。恐懼而滿足。
摘抄:“必須明白,我的整個內心活動唄深深埋藏起來,我和別人交往,不讓它顯露一點跡象。在社交上,我羞怯、幼稚、笨拙、安分和性情溫和。我時常帶著妒意觀察那些在社交上八面玲瓏、從容應付的人。
3.對數學的興趣使他把青春期的矛盾和痛苦忍受了下來。
朋友:愛德華,瀟灑放蕩,有內涵
4.與家人的分歧越來越大。倫理觀、價值觀。
摘抄:”起先我有時試圖和他們談我
聽考慮的事情,但他們總是嘲笑我,這使我變得城默。在我看來, 人的幸福顯然應該是一切行動的目標,但我發現有些人卻不以為 然,這讓我驚訝不已。
祖母時常出 以幽默的話語,名為好玩,實際充滿惡意。我那時不知如何回答 她,只感到受到傷害與痛苦。“
三.日記節選
信仰重塑過程中內心的掙扎與痛苦。
摘抄:”追求真理完全打破了我原來的信 仰,并使我可能在某些地方犯下原本遠離的罪過。我認為它不會在 任何方面使我比以前更快樂。當然,它給了我更深沉的性格,對瑣 事或別人的嘲笑不屑一顧。但與此同時,它也帶走了歡樂,使我更 難結交知心朋友。最糟糕的是,使我和家人的親密交流受到了阻 礙,我的一些更深層的思使他們感到完全陌生,如果我不留意而 把這些思想泄露出來,立刻就會成為他們嘲笑我的話題,雖然他們 并無惡意,但這對我來說是難以表達的痛苦。“
1.相信上帝:萬物的起源,必然存在創力。
2.不朽的問題:兩種思維角度,沒有自由意志,我們就不能有永生
3.是非觀,良心的產生。
摘抄:“既然良心只不過是進化和教育結合在一起的產物,那么遵照良心而非理性行事是不
合情理的。指導我的行為的生活準則(背離它我認為是犯罪)是以這些方 式行事,即我相信它最有可能產生出最大幸福。既考慮幸福的強 度,也考慮得到幸福的人數。”
4.遵循理性而非本能,
關于本能的精彩理解,”本能一部分來自祖先的遺傳,經由自然選擇的過程逐漸 從祖先獲得。另一部分則來自我的教育。在是與非的問題上按本 能行事是多么荒謬啊!因為,如我以前所講的那樣,來自本能的那 部分只是為了引向保存我所屬種族的原則,而來自教育的那部分 則由于個人教育而有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