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的突出標志,是凝聚全體黨員及中華兒女奮斗不息的光輝旗幟。我們黨從成立時的50名黨員這樣一個毫不起眼的小黨,經過28年的斗爭,脫穎而出,奪取政權,不能不說是人類革命史上的一個奇跡。回顧這段歷史,總結原因,歸根結底是我們黨能夠始終堅持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實現國家的獨立和富強而不懈奮斗。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中國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我們黨形成了一系列成功經驗和做法,培育出了歷久彌新的優良革命傳統,確保黨在風云變幻的艱苦斗爭中始終信仰不變,理想不移。這對于在新的發展階段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保持全黨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歷史借鑒意義。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理想信念亦如此。一個組織、一個政黨要實現既定的奮斗目標,必須要有意志堅定的領導者。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擁有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批意志堅定、不畏艱難的領導人。他們堅不可摧的理想信念和一往無前的政治勇氣,成為引領全黨同志奮斗的精神旗幟,極大地鼓舞了革命同志和廣大人民群眾,激發他們大無畏的革命豪情,使我們黨涉過險灘,走向勝利。
1927年9月,毛澤東率部南下經過遂川縣境內大汾鎮時,突遭地主武裝襲擊,隊伍被打散。戰士們的士氣受到影響。他向全體人員講話鼓舞大家,“我們現在力量還很弱小,好比是一塊石頭,蔣介石好比是一口水缸,總有一天,我們這塊小石頭,要打破蔣介石那口大水缸。”時任連指導員羅榮桓回憶,毛澤東堅強、鎮定、大無畏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指戰員,他們一個個提著槍站起來,列隊向排頭看齊。這一時期毛澤東創作的大量詩詞,“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百萬工農齊踴躍,席卷江西直搗湘和鄂”,“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我們從中也可以讀出他所表現出來的堅強信念和革命樂觀精神。
在1945年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對黨的任務和前途進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以超凡的革命氣概鼓舞全黨同志為了革命目標不惜一切爭取勝利。面對可能出現的多種困難,他在中國革命死難烈士追悼大會上表達決心,“‘投降’這個詞在我們的字典里是沒有的”。正是這樣堅忍不拔的信念,給全黨樹立的光輝的榜樣、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徹底打敗國民黨反動派奠定了強大的思想基礎。
對中國共產黨人來說,革命時期有生與死的考驗,和平建設時期有順境與逆境的考驗,改革開放時期有利益關系調整的考驗。面對考驗和挑戰,我們黨是否堅強有力,既要看全黨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黨員干部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黨的建設必須抓好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全面從嚴治黨,重在以上率下,抓住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這個“關鍵少數”。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堅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組織者、領導者和實踐者的黨員領導干部,更要做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的表率,帶頭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自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真理、堅持原則,做到以信念、人格、實干立身,以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廣大人民群眾一起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懈奮斗,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