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悲歌——《人間失格》

倘若愿意避免狂喜狂樂

大喜大悲就不會降臨

躲開前方的擋路巨石

像蟾蜍一般迂回前進

——夏爾·庫洛

“這就是我。世間對我已經無所謂容忍與不容忍,埋葬與不埋葬了。我是比狗和貓更劣等的動物。蟾蜍。只會趴在地上悉索蠕動的蟾蜍。”太宰治在他的半自傳性質的書《人間失格》中這樣寫道。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說白了就是不具備健全的人格。這本書寫的便是如此。整本書讀下來再仔細想一想便會覺得十分的陰郁痛苦。一個不健全的,不合群的,沒有人類的認同感的,痛苦而孤獨的人的經歷和內心世界,就是這本書了。

書的開篇是以第三人稱對三幅照片的描述。三張照片展現的是同一個人的童年、少年和成年。這個人就是他自己—書的主人公葉藏。全書也是按照這樣的順序展開的。不過照片的描述可真是有夠奇怪的,第一張說成是“孩子臉上掛著丑陋的笑容”“照片上的他,一副奇妙的神情,顯得猥瑣,讓人惡心,誰見了都忍不住想說:這是一個皺巴巴的小老頭。迄今為止,我還從來沒有看到過哪個孩子做出這樣一種奇怪的表情”。第二張照片是這樣說的“照片上的他竟沒有一點那種活生生的人的感覺”“這一次的笑容,不再是那種皺巴巴的猴子的笑,而是變成了頗為巧妙的微笑”“這種笑缺乏那種可以稱之為鮮血的凝重或是生命的澀滯之類的充實感。”“讓人覺得那是一種徹頭徹尾的人工制品”。第三張照片最為古怪,照片上的人缺乏特征難以給人留下任何印象,稱之為“死相”。以這三張照片開篇,不禁讓人迫切的想要探尋這個人身上究竟發生了什么,竟會使他流露出那樣怪誕、令人發怵的表情。以這樣的形式和充滿怪誕的語言描寫,不得不說:真是妙~啊!

自卑。缺愛。家庭環境。

是造成他悲劇的三大原因。

他描述自己為生活中的丑角,從來沒能活出過自己,或者說丑角就是不得已的自己,而沒活出世間的“正常”心理。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學校,無論是對大人對姐妹還是對同學,他都盡力“故意”做出一些滑稽的舉動,來達到“服務”他人,逗笑他人的目的。很可悲對吧?我們所知道的像是學校里喜歡惡作劇的淘氣男孩子或是叛逆期的青少年的行為舉止都有一種為了博得更多的關注的目的。那么他就是為了博得人類的關注而不斷重復著滑稽逗笑的行為,不斷地,不斷地,不斷地。。。形成了一種習慣,長在了皮肉之中。正像太宰治所描述的那樣“盡管我對人類滿腹恐懼,但卻怎么也沒法對人類死心。并且,我依靠逗笑這一根細線保持住了與人類的一絲聯系。表面上我不斷地強裝出笑臉,可內心里卻是對人類拼死拼活的服務,汗流浹背的服務。”仔細看看這一句“我依靠逗笑這一根細線保持住了與人類的一絲聯系。”這根本不就是把自己置于人類這樣的整體之外了嗎?由此可以揣測,他并沒有“同是人類”這樣的一種認同心,集體感,而是把自己劃到了人類這樣的物種之外。不禁令我浮現出這樣的一種畫面:他,獨自一人,漂浮在宇宙之中,看地球看隕石,唯獨定位不了自己。很孤獨。

可是究竟是為什么會給他這樣的想法呢?

他自己敘述說這種悲哀的性格是天生的。可是一個人的性格的形成很大的程度上是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的,一個人沒有在童年時好好的被愛護,長大后也許就會缺乏愛人的能力而變得冷漠。他總說自己對人類十分恐懼,為什么?又究竟在恐懼什么?譬如隨便找出這樣的一段話“我一直對人類畏葸不已,并因這種畏葸而顫栗,對作為人類一員的自我的言行也沒有自信,因此只好將獨自一個人的懊惱深藏在胸中的小盒子里,將精神上的憂郁和過敏密閉起來,偽裝成天真無邪的樂天外表,使自己一步一步地徹底變成了一個滑稽逗笑的畸形人。”這樣的恐懼與不合群一定要從家庭環境著手,那就讓我們來仔細看看好了。

在孩提時代的他看來,最痛苦難捱的莫過于自己家吃飯的時候。這又是為何?因為用餐的房間昏暗,全家人全部一聲不響的嚼著飯粒,菜肴幾乎一成不變。坐在角落里的他對用餐充滿了恐懼,因寒冷而渾身顫抖,又不得不把飯菜一點一點勉強塞進口中。這真不是好的記憶。

他也從未感受過饑餓感,感受不到吃飯帶來的幸福感,而由此因為自己的幸福觀與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觀風馬牛不相及,這使他深感不安而每夜輾轉難眠,呻吟不止,乃至精神發狂。這大概就是悲哀的最開始。他完全被“唯有自己一個人與眾不同”的不安和恐懼牢牢鎖住,一個孩童還未形成獨立的世界觀之時,觀念的形成全部來源于他人的影響,可在他這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世間的認同感,這就很頭疼了。而為了與別人有所聯系,一個孩子小心翼翼的把內心的秘密隱藏起來,不僅如此他還想到了一個招數:扮演滑稽的角色來逗笑。這就是他悲哀人格形成的初期情況。因為與他人心懷隔閡,卻希望有所聯系而去逗笑。真的很難過。這種后果確實是最初吃飯無法給他帶來幸福感造成的。以至于不斷地迎合大人的想法,甚至在一天深夜里跑到爸爸房中,在記禮物的本子上寫下了他本來不想要的“舞獅”,只是因為爸爸那或許根本不存在的惱怒,多么敏感的孩子啊。這件事也說明了,他,是缺愛的。不然為什么自己想要什么都不敢說出來?難道不應該是“被愛著的人總是有持無恐”嗎?再者,在后文中“我”與情人投湖自殺后,家里人也只是安排我到“比目魚”處做個“食客”,并未提到父親來看我或者管教我。很奇怪對吧?

“拒絕敏感型人格”在他身上也有所體現。書中有一段話是這樣的“而且,無論家里人對我說什么,我都從不還嘴頂撞。他們寥寥數語的責備,在我看來就如同晴天霹靂一般,使我近乎瘋狂,哪里還談得上以理相爭呢?我甚至認為,那些責備之辭乃是萬世不變的人間‘真諦’,只是自己沒有力量去實踐那種‘真諦’罷了,所以才無法與人們共同相處。正因為如此,我自己既不能抗爭也不能辯解。一旦別人說我壞話,我就覺得是自己誤解了別人的意思一樣,只能默默地承受那種攻擊,可內心卻感到一種近乎狂亂的狂懼。”他總把自己放在極低的位置來和人交往,并不能把內心中的話說出,認為那種責備之辭便是“真諦”只是自己無從實踐罷了,這是自卑而來的惶恐。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批評或是請求被拒絕,有的人對此一笑了之、不以為然,或者不愉快一會兒,但絕不會太久。可是有的人則對此反應劇烈,悲傷不已甚至難以擺脫。后者就是“拒絕敏感型人格”,很顯然他就是了。

后來他與堀木的相遇,成為了他的一個轉折點。他開始沉迷享樂、酒精和女色的世界,為的是那片刻的快意,盡管巨大的痛苦還是會接踵而至。在此后,他為情與一位女子投湖自殺、被指控協助自殺、人身自由受限后也曾做過不夠成功的漫畫家,與美好純潔的良子的婚姻結合讓他在愧疚與折磨中反復拷問自己,最終卻又不得不依賴于毒品而茍且偷生。至此,他終于意識到自己“喪失了為人的資格”。

在這之中開始意識到了世間的真相,世間是由個人匯成的,世間的意志是個人匯集成的意志。超越了個人之后依舊還是個人。這樣想就沒那么可怖了。

有的人認為《人間失格》甚至是太宰治的其他作品都是消極而沒有意義的。任何人都不能夠否認的是:每個人的內心中都有這樣或那樣的陰暗的一面、消極的一面。我們把這些不好的一面深深地藏在大海里或是“胸中的黑暗的小盒子里”從來不會告訴別人,而揚起臉沖著太陽微笑的時候,能在這樣的一本書中找到自己細小的影子,因為認同感而或欣慰、震驚、感動、淚流滿面。心想到:啊,真好,原來我并不是一個人啊。這樣就夠了,就有意義了。這又有什么不可呢?有認同感阿葉也會好好的活下去了吧!

以上拙見一則記《人間失格》所想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死亡并不是生命的逝去,而是生命擺脫了時間的束縛。 大家通常將時間劃分為昨天、今天、明天。我們抓不住時間,因為它“不...
    半路提筆閱讀 384評論 0 0
  • 大家都知道,基于原型鏈的JavaScript是不提供“私有屬性”與“私有方法”的,你要用私有的話,可以,在構造函數...
    LostAbaddon閱讀 8,231評論 0 1
  • 你會在哪里剪頭發? Attack可能會給你一些不一樣的答案,但請不要張大嘴巴: 天鵝湖畔,老舊工廠,遺忘的火車站,...
    INTO喜歡閱讀 540評論 0 1
  • 回上海了 提前改簽了一個半小時 我的紹興之旅結束 without 紹興黃酒 … 上午的時候逛柯巖,云骨 啟功先生稱...
    七個偶遇人閱讀 196評論 0 0
  • 時間似衣 舊了不會再穿 但穿過又不會忘記 不管衣齡是好幾個秋冬 還是僅僅只一個蟬鳴的蔭夏 故人如茶 久了沒有新味 ...
    王熨麾閱讀 245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