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文娟
-1-
一個妙齡女子未婚先孕,又與情郎分道揚鑣,會有什么下場?
關于這個問題,《天龍八部》里段正淳的三個情人都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甘寶寶是第一種,面對段郎的狠心離去,又不愿被世俗所唾棄,她找到了鐘萬仇這個接盤俠,委身下嫁成為“鐘夫人”,雖然度過了十幾年的安穩(wěn)日子,但心里到底是意難平。
秦紅棉是第二種,自知段郎風流多情,她選擇生下孩子獨自撫養(yǎng)。但卻將心中的一腔愛意化為滿腔哀怨,將女兒木婉清培養(yǎng)成冷血殺手,并吩咐她去殺其他情敵。
阮星竹是第三種,縱使段郎不能一心一意,但她卻忍痛將阿朱阿紫兩個女兒送給別人撫養(yǎng),獨自留守在小鏡湖畔,一邊備受骨肉分離的煎熬,一邊又默然等待情郎歸來。
到了《倚天屠龍記》里,面對同一個世紀難題,有人卻交出了不一樣的答卷。
她就是紀曉芙。出生于漢陽金鞭紀家,又拜師于峨嵋派,可謂是一個名門正派的女子,算得上是根正苗紅的武林新秀。
她原本與武當六俠殷梨亭有婚約,為了尊崇師恩,將婚期推遲到了張三豐的百歲壽辰之后。不料此后因緣際會,與明教光明左使楊逍有了一段愛恨糾葛。
她離開楊逍的時候,已經懷有身孕。作為一個循規(guī)蹈矩的傳統(tǒng)女子,這可如何是好呢?
她或許可以像甘寶寶一樣,讓殷梨亭當接盤俠,成就武當與峨眉兩派的一門姻緣。從此相夫教子,安穩(wěn)度日。
她或許可以像阮星竹一樣,偷偷生下孩子然后送給別人撫養(yǎng),自己回到峨眉,繼承滅絕師太的衣缽,成為一代女俠。
可是這兩條相對平坦的路,她都沒有選。
她跟秦紅棉一樣選擇獨自承擔,藏身在甘州生下女兒。但卻也跟秦紅棉不一樣,因為她不僅沒有將女兒培養(yǎng)成冷血殺手,也沒有因愛生恨一心復仇,她只是用自己的堅韌與善良將女兒撫養(yǎng)成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姑娘。
而且,她還給女兒取了一個名字,叫做:楊不悔。
就是這個令所有人震撼的名字,給她為數(shù)不多的出場添上了一抹亮色,也為她這段從未正面展開的愛情做了一個美麗的注腳。
-2-
縱觀《倚天屠龍記》全書,紀曉芙的出場只有寥寥三次。
第一次是在張三豐的百歲壽辰上,只不過并不是正面描寫,而是從張無忌的回憶里說起。
那一場催人斷腸的壽宴之上,張翠山與殷素素受人逼迫,雙雙自盡身亡。張無忌身中玄冥神掌本是性命堪憂,又在一夕之間家破人亡,自然是悲慟萬分。
在當場那么多自稱名門正派的武林人士中,唯有紀曉芙一個女子敢站出來,不僅對張無忌柔聲安慰,還取下自己的黃金項圈相贈。
雖然張無忌拒絕了贈送,但對于紀曉芙的此番好意也是感激在心的。所以,當張無忌與常遇春在去找胡青牛的途中遇到紀曉芙與丁敏君一行人,雖然已經過了幾年,還是第一眼便認出來了,心里對這位“紀姑姑”的親切之感也是溢于言表。
紀曉芙的第二次出場,就是與丁敏君一起圍攻彭和尚。張無忌躲在旁邊,目睹了整個經過。
因為紀曉芙三番兩次出手回護彭和尚,也不愿意乘人之危刺瞎他的左眼,丁敏君惱羞成怒,咄咄逼人,看到她暗自落淚,更是口無遮攔,將她當年的情事全部抖露出來。
原來在三四年前,紀曉芙獨自躲到甘州,生下了一個女兒。而孩子的父親,正是被武林正派視為魔教妖邪的明教光明左使楊逍。
至此,一段被時光掩埋的秘密公之于眾。紀曉芙所經歷的那段愛恨情仇也被慢慢揭開神秘的面紗。
面對丁敏君的百般詆毀與千般羞辱,彭和尚感念紀曉芙的救命之恩,生怕這位姑娘的清譽受損,建議殺之而滅口。
可是善良如紀曉芙,也只是垂淚道:
“我是天下最不詳、最不幸的女子,一切認命罷!”
這是第一次,隱藏多年的情史被曝光,紀曉芙心里既有羞愧,亦有惆悵。她說一切認命,但卻不肯妥協(xié)。
-3-
第三次出場,是在兩年以后的蝴蝶谷。
紀曉芙被金花婆婆打成重傷,帶著女兒楊不悔前去求醫(yī)。
此時張無忌已在蝴蝶谷跟著胡青牛習醫(yī)多時,懂得了一些醫(yī)術。他認出了紀曉芙,立馬出手相救,替她解毒,也認識了楊不悔。
如此療傷數(shù)日,張無忌覺得事有蹊蹺,就向紀曉芙詢問緣由。
提起往日情事,紀曉芙臉上一紅,娓娓道來。尤其是當她得知當日在樹林里圍攻彭和尚,被丁敏君曝光丑事之時,張無忌全程目睹,早已知曉,更是百感交集。
張無忌到底是少不經事,想得天真,說如果不愿意嫁殷六叔那就不嫁好了,又有什么要緊?
紀曉芙卻不禁苦笑,緩緩說道:“當時我是事出無奈,可是···可是我也沒后悔······”
這是她第一次向別人提前那段感情,雖然確實愧對于殷梨亭,但她卻說自己沒后悔。
每每讀到此處,兀自心疼不已。
紀曉芙這樣的女子,出身名門,投入正派,品貌端正,原本可以有一段很好的婚姻,守得一個美滿的結局。
可是命運卻沒有眷顧她太久,硬是給她安排了另一條荊棘叢生之路,讓她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艱難。
甚至,最終還為此斷送了自己的性命,留下一聲嘆息。
在蝴蝶谷養(yǎng)傷之際,紀曉芙的命運列車也到了終點站。或許,當滅絕師太帶著丁敏君等人出現(xiàn)的時候,她也就猜中了結局,只是還想再抗爭一次。
作為得意弟子,又是掌門之選,滅絕師太對紀曉芙可謂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她逼迫紀曉芙將那段陳年舊事一一交代清楚。
紀曉芙是尊師重道之人,面對師命也不敢違抗,只好含淚將那道感情傷疤再一次揭露。
當年天鷹教的揚刀立威大會之后,滅絕師太得到消息,便命紀曉芙帶著十幾個峨眉弟子下山去打探金毛獅王謝遜的下落。
在川西大樹堡,紀曉芙遇上了一個約莫四十來歲的男子,這人便是楊逍。他武功高強,一路跟隨著紀曉芙。她擺脫不了,終被他所擒。
往事如昨,歷歷在目。
紀曉芙低聲道:“弟子不能拒,失身于他。他監(jiān)視我極嚴,教弟子求死不得。如此過了數(shù)月,忽有敵人上門找他,弟子便乘機逃了出來,不久發(fā)覺身已懷孕,不敢向師父說知,只得躲著偷偷生了這個孩子”。
滅絕師太縱然冷血無情,但對于愛徒紀曉芙還是有幾分憐惜,當她聽到這段辛酸的情史,沉吟片刻之后,到底還是不忍責怪。尤其是聽到紀曉芙請求削發(fā)為尼,當即搖頭阻止。
倘若紀曉芙愛上的是尋常男子,恐怕縱然滅絕心里不舒坦,倒也不會痛下殺手。只可惜啊,命運總是愛開玩笑。
當聽到那個男子就是楊逍之時,滅絕師太頓時暴跳如雷,殺氣升騰。因為當年楊逍氣死孤鴻子結下的深仇大恨,滅絕一直懷恨在心。
于是,滅絕心生一計,以掌門之位和倚天劍為條件,對紀曉芙威逼利誘,讓她去昆侖山的坐忘峰殺了楊逍。
縱然已經分別多年,也害得她眾叛親離,獨自撫養(yǎng)幼女,可當滅絕要求她去找楊逍報仇的時候,她還是誓死不從,最終香消玉殞,命喪黃泉。
在被滅絕一掌斃命的那一刻,紀曉芙的眼前或許浮現(xiàn)過最初的邂逅。那本是一個錯誤的開端,但她卻不悔結局。
世界上總有一些東西,值得用生命去維護。
-4-
關于紀曉芙與楊逍的這段愛情,全書里從未正面描寫,全是由紀曉芙在敘說,也因此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間。
而楊逍出場的時候,紀曉芙已然慘死。張翠山與殷素素雖然結局凄慘,但終究還是在冰火島上相愛了十年,可他們兩人卻連久別重逢的機會都沒有。
這一對的愛恨糾葛,也是許多人所看不懂的。
從紀曉芙的角度來說,當初確實是被楊逍所迫,相處了數(shù)月之久。但或許也就是在這段相處之中,由強迫逐漸變成自愿,最后愛上了他。
如若不然,又怎么會“不悔”呢?
以前也不明白,楊逍雖然風流多情,卻也未曾娶妻,為何紀曉芙明知道他在昆侖山的坐忘峰,卻那么多年從不去尋找呢?
假如當初她發(fā)現(xiàn)自己懷有身孕之后,選擇回到楊逍身邊,是不是就可以修得圓滿,從此琴瑟和鳴,歲月靜好呢?
至于楊逍,身為明教光明左使,武功奇高,相貌俊雅,一副風流倜儻的書生模樣,再加上行事隨性灑脫,也是個“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角色。
若說他對紀曉芙用情至深吧,為何她趁機逃脫之后,他卻從未去尋找,明知道以他的勢力,輕而易舉就可以找到。也明知道以紀曉芙的剛烈性子,斷然不會再回峨眉派,為何又忍心讓她孤身一人流落江湖?
可如果說楊逍對紀曉芙只是一時興起吧,為何當張無忌將楊不悔送到他身邊,在得知紀曉芙死訊的那一刻,他又會仰天長嘯,悲痛地暈倒過去?
直到重讀原著里的這段話,一切疑惑才得以解開。
楊逍又問了一遍紀曉芙臨死的言語,垂淚道:“滅絕惡尼是逼她來害我,只要她肯答應,便是為峨嵋派立下大功,便可繼承掌門之位。唉,曉芙啊,曉芙,你寧死也不肯答允。其實,你只需假裝答允,咱們不是便可相會,便不會喪生在滅絕惡尼的手下了么?”
張無忌道:“紀姑姑為人正直,她不肯暗下毒手害你,也就不肯虛言欺騙師父。”
金庸寥寥數(shù)筆的涂抹,承載了紀曉芙的一生起落。
書中正面描寫的她,是善良淳厚,剛正不阿的。所以她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站出來寬慰孤苦無依的張無忌;所以她不愿意乘人之危加害于彭和尚,而是數(shù)次出手回護;所以就算丁敏君對她無情,但她卻說自己不能無義。
而字里行間之外的她,又是隱忍自尊,獨立擔當?shù)摹K运辉副粭铄薪d失去自由,縱使她愛他,也不能失去自尊;所以她甘愿自己撫養(yǎng)孩子也不去投靠他,因為她有勇氣自己承擔一切后果;所以就算是掌門之位與倚天寶劍為誘,她也絕不愿意去傷害所愛之人,她要守住自己的底線。
她坦然面對自己的內心,既然選擇了,就不辯解、不懦弱,更加不后悔。她始終堅持自尊與獨立的人格,所以從不依賴,也不埋怨。
落花人獨立,至死猶不悔。
雖然才出場三次,但她卻是金庸筆下名門正派女子中最敢愛敢恨,也是最勇于擔當?shù)囊晃弧3闪艘坏廓毺氐娘L景線,讓人心生惋惜,念念不忘。
或許,楊逍是愛紀曉芙的,也是懂她的。
所以,她離去之后,他從未尋找。因為他明白,與其強留在身邊,不如放手給她想要的尊嚴與自由。
而當深愛的人已死,面對叫做“不悔”的女兒,他如獲至寶,疼愛有加,甚至終身未娶,孤獨終老。
風流才子俏佳人,千古深情成絕唱。
如果一開始就是錯誤,紀曉芙也用生命去證明,她并不后悔。
千帆過盡之后,楊逍也才明白,唯有紀曉芙才配得上他的愛。
人世間的愛情就如此,雖有遺憾,但卻凄美。
如今,曲終人已散,落淚亦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