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晚睡前,我都有翻看手機新聞的習慣,今晚看到微信里推送的一則新聞說的是:還記得學生時代曾讀過的名家散文嗎?我信手點進去,看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又重讀了一遍,腦海中依稀回想起了校園時的些許點滴過往。
? ? 讀著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心里更多的是在暗自對比著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和自己家鄉的荷花塘有什么樣的區別和相同之處。
? ? 以往平時常有同學微友在朋友圈里發送分享老家荷花池的精美照片,我就很好奇問他們這是在老家的什么地方,有如此之大的一片荷花池。只因我常年在外工作生活,對家鄉的變化并不是能夠及時關注,對于像這樣的家鄉的變化對我來說還是有相當大的震撼。
? ? ? 有幸在今年的七月一號回了一趟老家,這個時間也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經過縣城,在往家的路上,我就在想著這么一大片荷花池會是在哪呢?心里正想著,當車子行進到鯉魚溪溪尾一個轉彎處時,忽然遠遠的便看見一大片好幾畝地的荷花映入我眼簾,我不由的踩下剎車,望著眼前這么美的景色讓我不禁贊嘆不已,這就是蘇州的荷塘月色公園與此相比,也要遜色許多??!孩子們在車后面也看到了,不由的大聲叫起來,好漂亮的荷花呀,吵著要下車去玩。
? ? 老家的村子就在離荷花池不遠二三公里的前方,已經清晰的看得見,可我此時并不著急先回家,一天的行車勞累感瞬間全無,因為我也已經被眼前的美景深深的吸引了。車子在路邊停好,孩子們飛奔向荷花池中央的廊橋。整個一大片荷花池坐落在鯉魚溪的溪尾末端,《鄭氏宗祠》的后面。以前這里是整片整片的稻田,稻田中間還坐落著一座觀音堂。記得小時候上學,每天都要沿著鯉魚溪經過,一天下來家到學校來回步行四趟,加上晚自習就要六趟。從溪頭到溪尾綿延幾公里的水里生活著上千條各色鯉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人魚同樂和諧共生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著。如今荷花池周邊也依然還是稻田,稻秧已經長的很高了,從遠處望去綠油油的一片,風吹稻浪的景象此起彼伏,而荷花池盛開的荷花點綴在稻田間,紅的,白的,綠的,淡粉的,每一朵都是那么嬌艷欲滴,惹人喜愛。
? ? 曲曲折折的廊橋上人來人往,有拿著相機在拍照著,有靜坐在椅子上感受著微風的吹拂著,有孩子們在荷花池間小路上戲跑著;彌望著田田的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露珠晶瑩剔透;一朵朵荷花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顆顆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吹過,送來縷縷清香,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遠處不時的傳來陣陣蛙聲蟬鳴,夾雜著游人的歡笑聲,不絕與耳。
? ? ? 玩的興致了,不知不覺太陽也已經落山了,突然間才想起來今天早上才剛從蘇州開車回的老家,這家門還沒進呢,想必在家的父親要著急掛念了。孩子們也玩的開心根本不想走的意思,我跟孩子們說,你看遠處一點點路就到家了,這么近我們明天一早還可以再來呀,這才高興的回家了。
2016年7月,抒發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