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關于工作
離開一個事物太久就會失去對它的敏銳度。尤其是后期學習的技能。曾經離開一線店面八個月,回來后才下過兩次店,都很心虛。因為已經淡忘對銷售和活動的掌控能力。直到第三次下店才微微找回一些感覺。
由這件事中總結出2點:
1.技能要時常溫習,繼而總結和精進。
2.前幾次下店,不自信的時候我會給自己很多的心理暗示。然而結果總是差強人意。實際上太刻意地強調一個事物,絕大部分心里對它是有恐懼的。最好的應對方法是平靜地接受現狀,認真體驗每個細節,也就是認真地執行動作。漸漸地,就能找回被淡忘的技能。
生活中的體驗也是如此。我們大多數的負能量都來源恐懼。當遇到令我們恐懼的事物,比如無知的事物。不要驚慌失措,平靜地接受,認真地體驗,感知自己與這個事物的互動,摸索出規律。兩者的互動越多,潛藏的力量就會覺醒。人是具有很大能量的神奇物種。
part.2 關于親情
一大早接到媽媽的電話,說:“昨晚夢到你跑得太快,我怎么也追不上。我又著急又生氣又傷心……”
從無奈的語氣中明顯感到她安全感的缺失。簡單安撫后,我陷入沉思:子女和父母,互相依賴。天枰會隨著我們的長大,父母愈漸衰老,而往新一代力量傾斜。因著這個,我們對父母的需求少了,和他們的互動也少了。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哪怕很細小的變化,也會被放大。如同孩童,一年不見,就發現他已經長大很多了。
對于父母來說,她們其實是怕變化的。怕自己不再被需要。所以,所謂的嘮叨,所謂的干涉,更多的是父母想跟我們多一些互動。
人與人之間會因為互動的多少而又親疏。父母只是想跟我們更親近。所謂孝順,除了物質,更多的是順著他們的思想,照顧他們的心理感受。盡可能地不讓他們有恐慌的心理。
part.3 關于思考
最近很久不思考了,故而經常寫不出東西,或者無法深入。習慣會成自然。很佩服十點群的呂大哥,每天記錄點滴。正如蔣瞰所說“寫作能力是可以被訓練的。”這句話適用于很多事。社會那么大,并沒有那么多天賦可言。縱觀多少名人,只“勤能補拙”四字,也可受用一生。故而勉勵自己:常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