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中“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有感

【劣幣驅逐良幣】起源與原理

16世紀,由于貴金屬無法滿足造幣要求,英國鑄幣局開始在新鑄造的英鎊中加入其它成份。于是,原來鑄造的不含雜質的英鎊和新鑄造的加入其它金屬成份的英鎊同時存在于市場中。英國伊麗莎白鑄幣局長托馬斯·格雷欣觀察到:消費者會選擇保留、儲存貴金屬含量高的貨幣,而使用貴金屬含量低的貨幣進行市場交易、流通。

良幣即貴金屬含量高的貨幣被逐漸驅逐出交易市場,而劣幣即貴金屬含量低的貨幣活躍于市場流通中。這種現象就是經濟學中的“劣幣驅逐良幣”的定律,也叫格雷欣法則。

【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比比皆是

經濟學上:一個誠實守信,用材講究的企業在市場競爭環境差的情況下,很容易被一些用料偷工減料的、不誠信的公司打敗。

企業管理中: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特別是相對穩定的國企和大型企業,不管你水平如何、努力與否、業績如何,所獲得的待遇和獎勵沒什么大的差別,于是,那些年紀輕、能力強、水平高的大多都跳槽,下海經商,出國留學去了,剩下的都是老弱殘兵、平庸之輩、敷衍了事。

日常生活上:日常乘坐公交車或地鐵上下班,規規矩矩排隊的人常被擠得東倒西歪,甚至過去幾趟車也沒能擠上去,而那些不守規矩,亂插隊的人倒能捷足先登,擠上車搶得座位。

【劣幣驅逐良幣】企業管理中體會與反思

就職一個民營企業有不長不短十年的歷史,期間人員流動來來往往,道理上講企業出現一定范圍的人員流動是正常的,也是激活企業活力的手段之一。可是,去年統籌公司整個人力資源情況發現,尼瑪,為什么整個人力資源結構和能力如此的低,原來較為高學歷,較為優秀的人都去哪里啦?

后來仔細反思下,這就是企業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究其原因想了想:核心原因是公司自2012年開始基本上5年處于停滯發展階段。企業業務形態基本未變,照理說按照市場發展對于企業業務質量、人員能力要求必然會提升的。但是仔細分析發現,針對全國市場一盤棋,“這邊下不動換個地方繼續下”,業務區域從要求高的江浙、華南地區更多轉向西北地區,因此,對于人員的要求提升也不明顯。

基于此,一方面,一些有能力的、有創新力的員工,因為看不到明顯的發展和提升,不甘心在企業內部滯留,從而選擇了離開;另一方面,企業雖然自身發展業績滯留,但是不可避免的需要給員工漲工資,這樣其總體成本肯定是上升的。企業也會反思,給員工加工資了,可你所干的工作并沒有變,我是不是可以考慮請一個比你工資低的人替代你呢,這樣能降低企業工資。于是短視發展的驅動下,劣幣驅逐良幣就變成再自然不過的現象了。

雖然也有談到說: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內部會官僚盛行,員工會跟著老板的指揮棒在動。。老板身邊沒有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周圍全是一幫奉承者。因此,企業用人行為實際上在大力鼓勵劣幣驅逐良幣。當劣幣驅逐良幣的行為蔓延到整個組織,整個組織中的人都在揣摩上司的意圖,自然失去了創新力和發展動力。

結論:我對企業內部官僚稍有了解,也不太深入。但是就自身所在企業看到的【劣幣驅逐良幣】是由于企業戰略不清晰,發展動力不足。我認為【劣幣驅逐良幣】的現場是由于環境決定的,小到一個家庭環境、一個企業環境,大到一個市場、一個社會乃至一個國家的環境決定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第五章 論商品的真實價格與名義價格或其勞動價格與貨幣價格(3) 亞當斯密闡述了商品和勞動的真實價格與名義價格的區別...
    二郎會閱讀 1,961評論 0 2
  • 1、String類 想要了解一個類,最好的辦法就是看這個類的實現源代碼,String類的實現在\jdk1.6.0_...
    M_JCs閱讀 427評論 1 0
  • 相信誰的身邊都有一個年齡比自己小的孩子,弟弟,妹妹,甚至陌生人, 那你是不是也聽過這樣一句話:“他這么小什么都不懂...
    西柚說閱讀 96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