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讀后感
一個穩定的政權在任何時代都是人民的福祉,特別是經過一段政權頻繁的更迭,這種需求更顯得強烈,而宋朝的誕生是符合歷史需求的。
每個朝代的歷史人物都有其鮮明的個性,宋朝的人更有戲劇感、畫面感。
趙匡胤:準確的說,我是一名演員
“陳橋兵變”過程中宋太祖開始了自如的表演,嗚咽流涕曰”違負天地,今至于此!”;后來又借酒抒懷,一段獨白就讓石守信等人交出兵權。我們可以看得出,趙匡胤比前面那么多軍閥有一點要強的多,那就是演技。
宋太祖處理前朝后宮方面很仗義“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輩不得驚犯”;在對待地方割據政權和政治敵人方面也處處展示著一個仁義、開明的形象。不管是不是依靠演技,早期的大宋朝給中國人民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貢獻:一是在王朝更迭和政權兼并過程中減少了殺戮;二是文官主政的體系也成就了一個穩定的集權政權,同時也創造了一個空前的文藝的高峰,這也許就是宋朝屹立300年的基礎。
范仲淹:生如夏花之絢爛
人生第一部分:單親家庭,貧窮“至以糜粥繼之”,考取進士;直言進諫,為仁宗親政立下功勞;開倉賑災,救濟百姓;上《百官圖》與權貴結怨;被排擠出中央。
人生第二部分:戍邊立功,統戰工作優異。
人生第三部分:回歸權利中心,改革工作不順利。
一個64歲的人生做了如此之多的工作,這一切也許得益于范仲淹的無私和利他之心,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在死后最能表現。仁宗“嗟悼久之”;“羌酋數百人,哭之如父”。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看似矛盾卻是心懷天下,這是何等的情懷,何等的格局。
岳飛:要么忙著活,要么忙著死
岳飛神一般的戰斗經歷這里不做累述,今天總結一下岳飛必死的幾個原因:
1.戰神般的戰績,每天對主和派啪啪打臉,特別是秦檜等又是皇帝最信任的。
2。功勞太大了,讓老一代軍閥情何以堪,張浚等眼看著比自己年輕的老部下比自己的軍階都高,這總是讓人覺得不舒坦。
3.操心皇帝的接班人,這會讓高宗不爽,歷史已經告訴他們大軍閥一旦遇到小皇帝會發生什么。
4.熱衷于迎回二圣,這對高宗來說可是最要命的,一個騎著“草泥馬”過江才上位的皇帝絕不會允許眼前再出現個把前皇帝的,而根據岳飛的戰績,他還真有“直搗黃龍”的能力。
5.一個好戰的岳飛以好馬能吃的比喻向皇帝要槍要人,這對國家經濟來說是要命的,隨著戰略環境變化,從戰略防御已經轉到戰略相持,這樣背景下岳飛對于朝廷來說作用并不像過去那么大(有你對我已經不太重要,沒有你卻對我很重要)。
6.“飛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看著像是天龍八部中的迦樓羅——金翅大鵬鳥,看過《俱舍論》的人都知道,迦樓羅可是專門吃龍的,自稱為真龍天子的皇帝怎能不怕?(岳將軍的腰太直太硬,看著怕哩)。
英雄的死,會將人物的特征裝飾的更加豐滿。所以岳飛的死將他的影響力最大化。
宋代的文藝特征還有幾條:皇帝的皇位大都來路不太正常;打仗沒有前朝和后朝厲害;文化發展空前繁榮;大臣比皇帝有血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