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事會》看完了。“文字geek"圖書漂流活動第二本。
看之前,心情頗為復雜。甚至在書到之后,并沒有立即打開,而是放了半晌。有我個人原因。這里不再細說。
不過還是鼓足勇氣去看了。看的時候有些心驚肉跳,不敢深入,還是自己的原因。
看完有個感觸,倒不是如何看待生死,而是學會直面死亡。放在以前我是不敢的,也做不到。
對生死的態度問題很多人都說過,就不多說了。這里想從寫作的技術層面說些感受。
作者是以大了的身份講述故事,語言自然是普通的、平實的,無須文采多么飛揚、語言多么傳神。生動、樸實甚至帶些方言口語才算符合敘述人身份。不僅語言要符合身份,講述人的心理也要符合身份。作者在寫的時候不僅要收斂機鋒,甚至要故意藏一些巧帶一些拙,而且作者越是文采斐然便越要努力克制才能顯得這拙不露痕跡、渾然天成。就好比小孩子說話,想到哪說到哪,隨便怎么說都是一副天真爛漫的樣子,而大人想要模仿小孩子的口氣說話,就要把自己經歷過的人情世故忘掉,心思越簡單越好。
由此想到一類文章的寫作技巧,即,文章的視角主角比較特殊,這時行文風格就要考慮到他的年齡、身份以及心理。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即便讀感不那么順暢,可至少是真實的。不過為了照顧真實性而舍棄可讀性,使整篇文章讀起來磕磕絆絆,疙疙瘩瘩也不好吧。真實性跟可讀性這兩者,怎樣才能兼得?或許你會說,別選那么偏的視角不就行了。可劍永遠是走偏鋒才會致勝的啊。這樣的寫作方法,自己可以嘗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