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從濟州島回來的第二天,依舊有著恍然若世的迷茫,早上起床,繼續開始了自己的上班生活,再一次踏上擁擠的地鐵,看周遭的人來來回回,那一刻,很想停下自己的腳步,想問問,步履匆忙的我究竟在追尋什么?人生到底是做到安逸就好,還是每日的奔波就是為了生活?奔波真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嗎?
? ? 我去過中國不同的城市,有江南古鎮的西塘,大學時期每每看見西塘的旅游的文案,就恨不得立即奔去。后來,一天夜班之后,坐上高鐵從上海就去了,聯系酒店,放下包就直接出去逛了。可是,一夜沒睡的期待,在那天幻想全部被燒光了,怎么形容呢,不是想象中的西塘古鎮,畢竟已經是個景區了,人來人往的嘈雜已經覆蓋住原本靜謐低調的古鎮氣息,散發的是旅游的氣息,傳遞的是人的嘈雜,商業的氣息,我默默從街的那頭走到盡頭,石板路也不覺得稀奇了,臨河兩岸的建筑都已經被開發成了各式各樣的民宿,可是河水卻不清透,甚至有些味道。到了晚上,酒吧一條街的嘈雜,更是打破了應有的寧靜與美好。那一刻,我昏睡在酒店,第二天就匆忙離去了,西塘,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在自己最窮困時,第一次出行的地方,可是卻不是想象中的美好。第二次去了南京附近的竹海,可能不是節假日去的,整個竹海進去,游人寥寥無幾,爬上山的頂端,看竹葉低語,深吸一口氣,感覺自己被周遭凈化了,安靜,下山時的溪流,讓人忍不住洗把臉,正好洗去了夏日自帶的那一份躁感,但是卻留下了很多蚊子包當紀念品。第三次是在一月出行的,去了一月份想去的冰天雪地,從沈陽到哈爾濱。怎么形容沈陽呢,坐地鐵的時候覺得人很多,排隊排了很久,冷但是也可以接受,去了沈陽故宮,雖然同行的人形容和故宮差多了。可能由于傍晚的原因,落暉撒在舊時建筑,還是自帶了一份錯落感。在哈爾濱的時候,對于一個長期在南京生活的人來說,零下24度真的算是冷了,可是,在一月份,竟然沒有遇見下雪的哈爾濱,可是腳真的已經走不好路了,毫不夸張的身上貼了很多的暖寶寶,睫毛自帶的霜,被哈氣染濕的口罩。第四次就是為了自己的大山夢走的,也是被張家界的玻璃橋打動了,去的時候,發現玻璃橋也沒那么恐怖,張家界的山也不高,但是暴風爬山的自己覺得很了不起,一天六個小時都在上山下山,也沒有在張家界看見云霧繚繞,但是張家界的人情味和規范程度還是很好的,沒有被出租車宰,住民宿的時候,店家的飯菜也很可口也很實惠。但是,這些地方去過之后,我都只有一個結論,南京,是我感覺過最好的城市。
? 可是去過濟州之后,我真的有認真思考了,為何腳步需要如此匆忙,如果可以,真的想在哪里停留,就算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愿意每日晨起迎接海上日出,落日余暉之后,邊開始入夢,一天靜悄悄的來臨又靜悄悄的結束,用石頭壘起的院落,雖然不高,但是足夠安穩下一顆心,足夠承載的下一份迷茫。我將最平靜的心遺失在濟州,在城市里停留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