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這么LOW的題目作為開篇一開始我是拒絕的,也并不是沒有刻意去準備。就像生命中的匆匆印跡,不是花開就老,潮落就笑,不是沒有更好的,只是最好往往是開始的恰恰剛好!兩年前開始著手準備著寫一本文集,談談我所處的時代存在的意義。這里沒有歇斯底里的吶喊,沒有食客反復咀嚼的心靈野雞湯,沒有歌功頌德的叫賣,更沒有無病呻吟的痛楚。這是論證一個時代存在的可行性方案比較分析?還是我存在的邏輯合理性闡述論證?都不是,能肯定的是這終究不會是一個單純的玩笑,這不是一個大時代,也不是誰的小時代,卻是一個被事兒逼迫,時刻被你我影響一觸即變的時代。
關于事與逼的論證關系,無非兩種:一種事在逼人,通俗的講就是各種情況的避孕失敗,顯然這樣感覺是不好的,容易墮胎;第二種人在逼事,這種就像不孕不育用盡全力,容易怪胎。
對于第一種情況,人從有征兆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時就開始被各種各樣的的事情逼著,被逼 降臨,逼著人情世故,逼著趨附正統,逼著異性結合,逼著站在道德制高點憋著一副高尚謙虛的論調,逼著夜空中最亮的星,因為周圍的其他事物唯你閃亮,逼著事逼事逼就變成SB了。
其實都不是,馬特·里德利的《理性樂觀派》表達這是一部人類經濟進步史,與其這樣,我反而覺得這不是城市的勝利,發明中的發明,收益的遞增,更是對一種悲觀情緒成因的探索,一種對大腦中消極負資產的清除,沒有人在逼你,只是我們不夠理性,容易淪陷。這個時代信息量太大,人太容易被影響,當我看到越來越小的孩子在校園暴力中扮演主角時,除了學校僵化體制培養下的獨立精神、理想主義的缺失;現實功利,享樂放縱主義的盛行之外,我仿佛看到了,不是每個嬰兒的啼哭都預示著天使的降生,也可能是惡魔。
對于第二種情況,我們逼著自己學習不需要的知識,逼著自己浪費時間在飄渺的短期利益和未來聯系上,逼迫著自己到所謂的正確的時間去做正確的事,逼著自己就急于求成,逼著自己通過忍受去撞大運,逼著自己見微知著高人一等,每天逼迫著自己去想存亡,得失,進退,取舍。想太多了吧,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寒冬里衣不蔽體的乞丐。事逼事逼就開始撕逼了!大部分的撕逼是因為被自己面臨的處境打敗還去禍害別人,沒事找事,如果你覺得撕逼的事多了,池淺王八多,那么讓我們換個環境生活吧,至少為之努力。
一切看似都是因為我們太著急。無欲速欲速則不達。雖說胖子是一口口吃出來的但也不要一口吃一個胖子。雖然偶爾也不免要思考一下到底是基于什么樣的原理,我們明明看到了身后除了進步別無他物,卻仍以為眼前只有墮落,再沒有別的呢?——托馬斯B麥考萊。答案已經沒有那么重要。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停止一切和事逼的傻逼撕逼,盡管其中可能也樂趣無窮,但無論如何你會有更多的選擇,哪怕你可以選擇將不好的一面真實的表達,把善意的一面誠實的隱藏。
記得這樣一個故事博納士公爵問李爾王:“為何日子一直在往前走你依然像身處迷宮,夢徹恍惚”。李爾王說:“我覺得只是時間在往前走,而我的生命如石蠟燃燒卻原地不動?!惫舸鸬溃骸安还馐悄歉Z動的火光,燃燒的灰燼,盤旋的余煙,彌漫的香氣都是升華。”不破不生,一絲絲有益的改變比永遠更遠。
我反對無趣的人生和裝瘋賣傻,但我能容忍事兒逼和傻逼,有趣的旅程這兩者都必不可少。我努力說服自己“一個人只要一生中體驗過一次科學創造的歡樂,就會終身難忘”就如同你偶爾會麻痹自己,哪怕相信事先會有最好的線路,但未來已來,不如踏過最美好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