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臨近結束,父母也開始為新學期做準備,網上各種開學前攻略版本繁多。如何給孩子收心、具體準備步驟等眾多內容,總結來說就是調整作息、督促檢查作業、做好復習預習、心態調整、學習用品準備等等內容。
縱觀各路開學前建議,有身體的、心理的、作業的、總結計劃的、提前學習的,應該算琳瑯滿目、包羅萬象了,卻獨獨遺漏了作為學習過程,特別核心重要的一項準備——認知準備。99%的父母,沒有引導孩子做到這項認知準備。你可能其他準備很齊全,獨漏了這1%的認知準備,但它的后果對學習來說是特別嚴重的。
新學期,意味著新的大量的知識學習,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說,新的知識如何才能學的更好、更易理解、更牢固呢?必須有一個前提,建立連接,和你過去的知識框架,建立起緊密的連接,共同形成新的知識體系。知識結構做個比喻,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樹,從一顆種子開始發芽,逐漸長出脈絡和枝干。新的知識要想學的牢固,必須在樹的脈絡和枝干中找到一個懸掛之處!與原有的枝干緊緊連接,共同生長成大樹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是符合認知科學的最有效學習方式,沒有之一。
可現實的學習情況如何呢?孩子們每天學習大量知識、做大量的習題,所有的知識和習題孩子們統統接收,然后把它們塞到一個抽屜里,抽屜里面的東西越來越多,孩子們的腦袋也就越來越混亂,為了應付這種知識越來越多、越來越雜的現象,孩子們的大腦會自發做一件事情,把過去的知識塞到抽屜看不到的角落里。于是很多孩子練就一種神功,為了考試取得好的成績,考前拼命的學、拼命的往大腦里塞東西,考完之后很快把它忘掉,讓大腦恢復輕松。然后,新的學期開始了。帶著輕松的大腦,又開始新一輪知識的學習。可是,新的知識無處掛靠,那就還是把它扔抽屜吧。抽屜里的內容越來越多,孩子的大腦有時被填塞的像漿糊一樣了。當孩子自己的知識樹沒有生根發芽的時候,越往后學習,學習的數量和難度與日俱增,學習越來越吃力,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可是效果卻不一定好。
這項被遺漏的,特別重要的認知準備
——引導孩子主動對上學期的學科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
你家孩子做到了嗎?
做個簡單測試就能知道孩子有沒有做到這項認知準備。
請孩子說說:“上學期的數學,你學會了一些什么內容?”
孩子能否清楚明白、結構清晰的說出來數學科目的重要內容呢?家長們不妨試一試。
孩子暑假刷題不少,隨便給他一道題都能做出來。可是能結構清晰說清楚到底數學學會了什么內容的孩子,是寥寥無幾的。不能用口頭語言或者書面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結構,只能說明孩子要么沒有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要么有模糊的框架、但不夠清晰到能表達出來。在整個學期和暑假中,孩子已經學習了大量的知識,做了大量的訓練,抽屜里塞滿了東西,這個時候,必須要花一點點時間,讓孩子主動去做建構工作,把抽屜里已有的知識內容,按照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建構成他自己的知識樹。讓新學期的內容,在上學期知識形成的知識樹上生根發芽!
引導孩子在學習中主動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要用科學的方法、工具和技術去提供練習和反饋,讓孩子用符合認知科學的學習方式去收獲能力和習慣,對于長期學習效果來說,這是必不可少的。更多的認知能力發展技術,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兒童認知力與心智發展”。
一步的遺漏
造成的是主動與被動的差距
? ? ? ? ? ? ? ? 會學與不會學的距離
? ? ? ? ? ? ? ? 學的苦逼還是有成就感的不同體驗!
每一個家長都應該重視孩子建構知識的認知過程,這是一切學習的起點,也是孩子新學期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