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今日我們接著完成共讀內容,先思考幾個問題:
你的孩子有哪些優點?
壓力產生動力是否適用于孩子?
怎樣才算讓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
1. 不斷鼓勵和肯定,培養孩子的自信
人性的本質是渴望欣賞,鼓勵能將白癡變成天才。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在學校里,學習成績的高低可能讓孩子有了前后之分。但只是學習成績而已,人的一生大多數時間并非是在學校里度過,學習成績處于中下游的孩子家長,如果能接受孩子的這一點,那么,孩子或許也能在獨木橋上走出屬于自己的路。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嬰兒從初生開始,就是弱小無助的,他們需要完全依賴成年人,并且意識到父母力量的強大。因此,自卑感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孩子因為弱小,往往容易缺乏信心和勇氣,父母的鼓勵就像營養液一樣,能給予孩子源源不斷的動力和能量。
從孩子身上小小的優點出發,不斷地鼓勵和肯定孩子,而不是挑剔打擊孩子,那么,孩子就會越來越自信。
2.壓力不能讓孩子產生動力
鄭淵潔在小學時寫了一篇作文被老師推薦上了校刊,得到了肯定,因此喜歡寫作的種子在他的心里生根發芽。對于孩子而言,因為得到了別人肯定而堅持做一件事,充其量只是單純地喜歡而已,并沒有為以后的發展存任何的功利心。
鄭淵潔的父親,發現這件事后,不但表現地無動于衷,沒要延伸去考慮將來的發展,還一點沒有刻意去培養孩子的興趣。只是用行動默默去指導,將自己的讀書心得經常講給他聽,美名其曰,一人讀書,兩人受用。
什么話都不必說,給孩子提供相應的環境就足矣!這就是家長能為孩子做的最恰當的事,不干涉孩子的選擇,不給孩子壓力,只給孩子理解,孩子接收到的就是家長的支持,而不是壓力。
好奇心強,是孩子的一大特點,也是家長最應該著力幫助孩子保護的寶貴品質,讓孩子成為一個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的人。父母的過度關注,反倒會讓孩子對某一方面剛燃起的好奇之星火,很快消散。
3.請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在體育競技場跑步比賽上,長跑的最終贏家一定不是最開始就排名第一的,而是懂得保存實力,為終點站沖刺作準備。只有短程比賽,才會在乎最開始的起跑線。
孩子的學習生涯該有多長,可謂是一場超級馬拉松。既然跑馬拉松,我們就要以跑馬拉松的技巧,為孩子做指導,那就是“請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孩子,無疑是最有想象力的,這源于他們沒有受到知識的束縛,如果過早地給孩子灌輸知識,其實是在扼殺孩子的想象力,從長遠看,對孩子的成長弊大于利。
再者,提前讓孩子學習文化知識,有可能會讓孩子對知識提前失去興趣,試想在孩子上一年級時,教學內容是基礎知識,但這些孩子已經學會了。
那么,孩子還會對已經知道的東西感興趣嗎?自然了無興趣,這樣的結果還有可能會讓孩子滋生自滿的心理,甚至開始輕視知識,對知識沒有了敬畏之心。
我記得我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總是班上倒數,現在還記得一次老師點我上黑板默寫漢字,就我一個人不會寫,全班同學大笑,老師要我父母把我送回學前班。其實主要原因是父母提早一年送我上學,我的認知能力的確跟不上,又膽小也不敢講話不敢提問。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小學三年級。在個人認知打開以后,我的學習成績就蹭蹭蹭的上去了,當然也得益于我的班主任不放棄我,經常主動指導我的學習。長大后也看過很多書的研究成果介紹,小學三年級以前的第一名都不算什么,只有三年級之后,才能看出是否真的具備學習能力。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