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要自帶鋒芒

前幾日跟媽媽打電話,她講起了家里的事情,都是抱怨和憤怒。本想給媽媽打電話聊點開心愉快的事情,沒想到又做了一回垃圾桶。

媽媽生性善良,為人大方和善,還有一手好廚藝,還懂詩文。每每跟別人提到媽媽,我總是滿滿地自豪,惹得別人好生羨慕。事實上,從我懂事起,媽媽就不停地在我耳邊抱怨,抱怨我的奶奶,抱怨她的妯娌,抱怨她的小姑子。媽媽給我傳達的信息是:我做這件事情吃了很大的虧,他們不知道感恩,我很生氣。

小的時候,我就一直不明白,為什么媽媽總是在做那些不開心的事情。其實,到現在我也不明白,既然那些事情讓媽媽那么不開心,她真得可以不做的,可以去反抗的。但是媽媽違背了自己的意愿,去做了那些事情,讓自己不開心,讓自己最親的人也跟著不開心。

媽媽總希望別人有自知之明,希望別人懂得感恩。可人性本復雜,連老祖宗都說過“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即使社會變遷,時代進步,不公平的事情也依舊存在。我們在看到好人被欺負的同時,恨其不幸的同時也怒其不爭。

九十年代的時候,特別流行“圣母白蓮花”的電視劇,那個時候劇里的女主都是圣母,一心為他人默默付出,不求回報,賺足了觀眾的眼淚。那個時候的我還小,也同樣想不明白劇中的女主都被人欺負到生命受到威脅的境地,為什么不奮起反抗。當然電視劇的大結局都是壞人有壞報,女主終于沉冤得雪,男主終于知道女主才是好人,才是他的真愛,和女主過上了幸福快樂的日子。

可現實真得像電視劇里的那樣嗎?不是的,現實社會中需要的是自帶鋒芒的善良。

爺爺有個侄子,年幼的時候跟同伴玩假槍,被同伴的子彈打壞了眼睛。爺爺憐惜親侄子眼瞎無靠,便帶領家人為他種田種地。常理說來,他的這個侄子應該對爺爺是充滿感恩的。可現實呢,這個侄子因為殘疾的原因,憤世嫉俗,他沒有辦法欺負傷害他的人,便把憤恨發泄到了自己的親叔叔身上。

那些年,爺爺的這個侄子攪得家里不得安寧,直到爺爺去世,他的這個侄子還是不放過對自己恩重如山的親叔叔。爺爺一生良善,他直至去世都沒有想明白自己的善良為什么得到的是這個結果。

世界這么大,千人千面,萬人萬性,每個人的教養和秉性都不盡相同,對待真正善良的人,我們以善良還之;對待不善的人,我們要及時止損;對待給我們造成傷害的人,我們要討回公道。如此,社會正義之風才能長存。

近幾年來,媒體常常爆出校園欺凌事件。我想每個有過上學經歷的人,都對校園欺凌有過接觸或了解。

小學時候的我,膽小又害羞。因為我常常生病,媽媽會給錢我自己買藥,而我的一個同班同學,知道此事后常常以告老師為由找我要錢。買藥的錢給完了,被逼無奈,手伸向了媽媽的口袋。好在媽媽發現得早,我又膽小,交代了事情的原委,媽媽找到學校了解了情況,此事才算結束。

可是這并沒有改變我膽小怯懦的性格,此后還是會被欺負。我不敢反抗,只得努力學習,好在后來我成績優異,沒人再敢隨便欺負我。

步入社會后,因為性格的原因,我還是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一個比我年長許多的老同事,告訴我說:“你要有自己堅定的立場,‘柿子總是撿軟的捏’,你的性格太軟了。”一語驚醒夢中人,于是我慢慢地開始變得自帶鋒芒,發現以前很棘手的事情不那么難辦了。

我始終記得老領導給我的一份忠告:“態度要堅決,語氣要溫柔。“無論社會如何發展,我們始終都要不忘初心,保持我們善良的本性,但是我們的善良,一定要自帶鋒芒。

自帶鋒芒的善良,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善,才是弘揚社會正氣的根本。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