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一次聽說“素可泰”這個城市的名字,是源于一位旅居泰國多年的朋友。他有本關于介紹泰國人文地理的書籍,作者是泰籍華人。這本書簡單介紹了中國與泰國之間的現狀與歷史,泰國各個省府的主要城市。我從中知道了素可泰,這個泰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的都城。如今,位于曼谷與清邁之間,曼谷以北約四百二十公里,清邁以南兩百九十公里左右的地方,有這個泰國古王朝的遺址。
十月初某個清晨,臨時起意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時,關于素可泰的舊夢又在我腦海中掠過。即刻起床洗嗽更衣著裝,緊趕慢趕,總算坐上了Mo Chit到素可泰的長途汽車。由于太早起來,加上準備功課未做足,我有些犯迷糊。感謝出門時耐心聽我說目的地的TAXI司機、售票窗熱情和我打招呼的小哥以及候車廳外的熱心給我指認班車的大姐。在路上,總有那么一些不期而遇卻又令你心心念念的溫暖,它帶給你的勇氣和正能量讓你即使之后偶有不如意——比如我后面遇到一個兇巴巴的列車員時,也能心態平和,并且繼續擁有好運氣。更何況我還有對目的地的期待。
從曼谷汽車北站(Mo Chit Terminal)坐車到達素可泰新城(new city)汽車站需要六七個小時。車上提供餅干和飲用水,中途下車吃飯一次,這些費用都包含在我剛才買票的費用里。我后來才知道和車票票根在一起的,有一聯是飯票。時值國內的國慶黃金周。泰國和平時一樣,游人不增不減。汽車載著唯一的外國人和其他本土乘客緩緩前行,一路向北。我撩開座位旁邊的簾子,溫暖而又稍微刺眼的陽光立即照進來,照到我的臉上,在我的心里開出花來。窗外的樹木公路和街道不斷涌現,又不斷地往后移動,直至消失。然后,又出現新的風景,筆直的公路,綠色的原野……這個時候,仿佛所有的事情都不重要了,有這一刻,有這窗外的風景,以及幾個小時之后的目的地,就好。
當汽車到達素可泰新城汽車站時,除了司機和列車員,就只剩我一個人了,只有我是游客。哈哈,幾個列車員好奇地圍上來問我來自日本還是來自中國。奇怪,那個兇巴巴的女列車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張張憨厚淳樸而又有些許好奇的臉……
二
王朝的遺址在12公里之外的老城區(old city),需要轉乘公車或三輪車才能到達。當我趕到素可泰老城區的中央歷史公園的時候正值黃昏,西天的夕陽隨時準備著隱退。夕陽下的遺址公園顯得一片寧靜祥和,公園門口的“素可泰歷史公園”英泰文雙語字母在陽光下閃著微微閃著光。這個時候游客很少,公園對面大部分商鋪飯店沒有開門營業。公園門口西南邊正對著馬路的幾間營業中的餐廳悠閑地坐著幾個歐美游客。
到了,就是這里!這就是擁有七百多年歷史的素可泰?她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存在呢?我心里是滿滿的好奇,還有些許敬畏。
公園這個時候進去是沒有人收門票的,管理處的工作人員都已經下班了。雖然網上說晚上的燈光會更好看,但若讓我一個人進去的話,心里免不了會害怕。嚴格來說這里還屬于郊區野外的,而我頭一次來到這里,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我不愿意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提心吊膽地走進去讓自己陷入囧境。眼看著暮色壓頂,恐怕進去也會看不清楚,看不全面吧。我自己安慰自己,像一個不辭辛苦趕來尋寶的長途跋涉者,在面對藏滿珍寶的山洞面前突然忘記了芝麻開門的咒語。我又嘗試著把自己此刻的感受重新整理一下,很難,似乎一片空白。為了不至于入寶山而空手而歸,我希望有明天有一個好的狀態和一個充裕的大白天供自己好好消受,或者慢慢消遣。
于是,我在附近尋了一個吃飯的地方,坐下來。飯畢,再尋得一間民宿,一間仿佛和這座古城一樣古老的民宿,暫且先將自己安置下來。
三
次日上午,雨后初晴的素可泰,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恬靜從容。我跟民宿的阿姨租了一輛單車——因為考慮到景點零星分散各處,自行車代步較為方便。騎著自行車自由地穿梭在這鄉間原野的土地上,呼吸鄉村郊外的純凈空氣,我的內心里的產生了一種同樣純凈的快樂。這里給人的感覺不僅是休閑的,也是寧靜的沉穩的。即使平時常常半懸著心在熱鬧都市忙碌的人,來到了這里,心境也可以在剎那間得以平復,得以停止躁動,變得安靜而深遠。
素可泰(Sukhothai),在泰文里意為“快樂的開始”,“幸福的曙光”(Rising of Happiness) 。700~800年以前,這里還是高棉人(吳哥王朝)的統轄下的土地。公元13世紀后高棉帝國由盛而衰,泰族部落首領室利.膺它沙羅鐵(Sri Indraditya)聯合周圍其他部落乘機趕走了高棉人,于1238年取得了獨立,并且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素可泰王朝。雖然在當時,有多個泰國王朝相繼成立,但素可泰王朝仍被視為泰國首個王朝,因為只有200多年歷史的素可泰王朝,給今天的泰國留下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和藝術。今天不少泰國的繪畫、雕刻、建筑以及文學等藝術,仍然可以覓到昔日素可泰的影子。素可泰王朝之于泰國的貢獻,與秦漢朝之于中華民族一樣。
素可泰府是當時泰民族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與錫蘭(斯里蘭卡)在佛教方面交流頻繁。當時的統治者引進并宣揚平等主義和重視現狀改革的上座部佛教(南傳佛教),來對抗原先占統治地位的婆羅門教和大乘佛教。也是在這個時期,上座部佛教開始被引進泰國,并且得到廣泛普及,成為泰國重要的國教。
素可泰時期借鑒了中國古代陶瓷和燒造技術的著名手工藝——宋卡洛瓷器(Sangkhalok crockery),并傳承至今。泰國的宋卡洛瓷器在亞洲地區頗有名氣,并且遠銷世界各地。
素可泰王朝第三任國王蘭甘亨(Ram khamhaeng)將當時流行于素可泰地區的梵文、高棉文和巴利文加以改造,并于1283年而創造出泰文字母,這些泰語文字是當今泰文的雛形,而蘭甘亨石碑記下了泰國第一部歷史。據說到了五世王時期的雕刻和建筑藝術達到了頂峰;六世王則根據佛經故事創作了泰國第一部文學作品。
“素可泰是美好的。水中有魚、田中有米,皇帝不向人民抽稅……他們交易大象也可,買賣馬匹也可,交換金銀也可,人民的面孔閃耀著神采?!庇腥朔g了蘭甘亨于1292年所立的石刻的大意。素可泰王朝全盛時,與中國唐代“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貞觀之治”何其相似。當然,泰國素可泰時代比中國唐代晚了幾百年,而且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發展亦不好同日而語。
蘭甘亨駕崩后,強盛一時的素可泰王朝漸漸走下坡路,不斷分裂。1438年,素可泰被后來崛起的大城王朝收歸為行政省,大城王朝最后又覆滅于緬甸軍入侵,這是后話。如今看來,無論是高棉人還是后來的緬甸人,都不過是泰國歷史的過客。
四
素可泰王朝終于遠去了,卻給后世的泰民族留下了文字、藝術、文化與法規等無形財富。而今零零星星的散布在泰國北部的山林和平原之間的城墻、宮殿、佛塔、寺廟和護城河,則是這一代王朝存在過的無法磨滅的印記。只是素可泰古城在風吹日曬中漸漸斑駁,加上素可泰的宮殿、佛寺等建筑在大城王朝的入侵時遭到了大量的破壞,如今早已褪去了其昔日光華。一代王朝的都城遺址,多數只剩下基座、石柱和殘垣斷壁,有的甚至在濃密的雨林之中生出了厚厚的苔蘚。
直到1979年,素可泰古城得到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的重視,提供??罟膭顚I人員致力保存遺產的工作,并將其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錄。同時在游覽時我也看到了當地政府的工作人員正在積極修繕斷壁傾墻。
五
距離老城中心區域50公里左右的西薩查那萊古城(Si Satchanalai Historical Park),與中央歷史公園的清爽不同,高大的樹木青翠葳蕤,郁郁蔥蔥,留下厚重的樹蔭。此刻的我只看到新生命煥發的蓬勃生機,絲毫感覺不到這是一座古城,沒法想象700年前這里是素可泰王朝蘭甘亨繼位前管轄的衛星城,其后代太子繼位前都在這里熟悉政事。當陽光透過葉隙撒下來,陽光灑到古城墻的青苔上,灑到斑駁的佛像上,灑到倒塌在地的石柱上,我才感覺到空氣中仿佛有一種磁場,似乎在悠悠訴說著不為人知的往事,一如多年前我看到祖母臉上的皺紋和老人斑以及竹枝似的枯瘦雙手帶給我的震撼。時光匆匆,歲月無情,讓人恍若隔世。
置身于素可泰的大地上,于這廣袤的天地之間;思緒在歷史與現代、熟悉與陌生的時空中穿梭,眼前看到的不再是古建筑遺跡,不再是殘垣斷壁的廢墟,彷佛是年歲的更新迭代,是時間的洪荒之力。那些無論是尋常百姓的辛勤勞動,還是王侯將相自以為是的成就感,都不過是與時間與自然抗爭中微不足道的勝利。也許,我們永遠無法戰勝自然,更無法抗拒時間。這讓我們人類顯得非常渺小,卻又無比輕松。我們喜歡讀歷史,訪古跡,目的是將自己置身(放逐)于千百倍大于自己的世界里,深切感知自己的渺小。然而此時的自己卻又無比的鮮活和真實,于是釋懷。繼續坦然從容每天耕耘,辛勤勞作,哪怕微不足道,我亦自豪這是我為自己的存在留下痕跡。
歷史遺址公園、西薩那萊察古城、西春寺……我在素可泰古城逗留了三天,意猶未盡。倘若不是因為時間關系,在這里住上一段時間我也是愿意的。坐在回程的汽車上的我,心潮澎湃,好些天之后心緒才慢慢平復。
素可泰王朝已經遠去,背景越來越遙遠,漸漸模糊。仿佛在告訴人們,不必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