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著一種依賴性,尤其是一種渴望別人能替自己打理好一切的強烈的依賴性。
這種感覺在我身上體現的就比較明顯。
結婚后自己依仗婆婆和媽媽都在一個村里,所以就養成了放假回家不做飯不收拾屋子的習慣,一會到家里,要不就是躺在床上看書,要不就是睡在沙發上看電視劇,等婆婆媽媽把飯菜做好后端上來才起來慢慢享受,甚至吃完以后連碗筷也不收拾,(因為上班,回家次數比較少,所以受的優待也多些)這樣我就更愿意放假后回家,慢慢就助長了我的惰性,可這樣的狀況持續到母親生病住院,身體大不如以前,需要我去幫助,我這才做起家務來,才覺得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論人多人少,程序都是一樣,哪一個步驟都少不下。后來母親病逝,女兒逐漸長大,所有的事情都得我自己親自去做,容不得自己生病,偷懶,這時我才明白有些事只有自己去做,依賴的后果是自己失去了許多鍛煉的機會。
第二件事情是對于自己疾病的管理上,患病八年來,我總希望有一個醫生能給自己提供一個秘方或者現成的治療方案,然后自己不用費勁按照它去執行就行,于是我等我靠,但長時間下來,我發現自己的狀況越來越糟,胰島功能幾乎喪失。我差點失去了信心,后來一位糖友點撥了我:“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醫生。”然后他用他的經歷告訴了我,給我講了很多他的經驗。我愕然,他只是一個普通的饅頭哥,沒多少文化,但他卻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并且學了很多的控糖知識。而我卻一點都沒有,我有文化,也看了很多書,卻沒有學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從那以后我試著嚴格地按照五駕馬車去執行,效果果然比原來好的多,很長時間控制不好的空腹也降下來了。我這才明白:干什么都應該靠自己。即使偶爾暫且能得到別人的幫助,盡管可以獲得短暫的清閑,可是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許許多多的孩子們現在也存在這種狀況,他們從小依靠著父母長輩的寵愛,自理能力很弱,時間長了就養成了一種惰性,不想努力奮斗,甚至走上工作崗位還不能完全自理,掙得工資不夠花,完完全全成了名副其實的啃老一族。
我身旁有這樣的幾個大學生,如今學校安排實習,在我們學校,其實美其名曰為實習,真正的來學校沒有任何實際工作,但她倆就這樣熬著日子,我看著著急,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深知最好的時光浪費在無聊的事務上,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每天捧著手機看著無聊的電視劇。或者刷朋友圈。我試圖告訴她們可以趁著美好的時光多積攢點經驗,即使沒有經驗,也可以多多給自己充電,多學習知識,多考幾個證,為自己的未來就業增加籌碼。但是他們似乎沒有理解我的意圖,我也就作罷。
我已經將近四十,大好的時光已經逝去,今年以來接觸了很多的大咖,我這才覺得他們優越的生活是不斷地學習,充電來的,任何企圖依靠別人的想法都沒有。我這才驚醒,于是我又拿起了英語課本,開始了漫長的學習,我又參加了心理咨詢師的培訓,試圖讓自己更加充實,因為我相信,成功不會悄然而至,它必須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而且我也必然相信這樣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