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堡文化研究 第197期
作者:邵桂香
編輯:秦隴華
詩人杜甫在他的《玉華宮》里寫道:溪回松風長,蒼鼠竄古瓦。不知何王殿,遺構絕壁下。陰房鬼火青,壞道哀湍瀉。萬籟真笙竽,秋色正蕭灑。詩人當年路過殘破的玉華宮,觸景生情,寫下了他的千古名句。以凄絕之筆,記興亡之慨,抒發悲涼深長的人生喟嘆。當然,現在的玉華宮一改當年舊貌,煥新顏,成為許多人向往的旅游勝地。
今年十一假期,風和日麗,晴空萬里,我和三個朋友到玉華宮游玩。
正是菊花盛開時節,沿著菊花鋪就,散發著芳香,五顏六色的路,進入玉華宮腹地游覽。來過這里很多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覺。玉華寺,玉華禪院,東宮西宮,芝蘭谷,珊瑚谷等等幽境,每到一處都會發懷古之幽思。遙想大唐初期活動在這里的風流人物,還有那位不避困難險阻,一路向西的圣僧玄奘。電視劇《西游記》的主題歌,便會悠然響起在耳邊,令人心靜,超脫,不由得沉醉于想象中,圣僧踏過綠茵來到玉華山的情景,真是梵音徐徐,祥光普照……。由于一路風景太美,回來的時候大家意猶未盡,依舊興致勃勃。快走到出口不遠處,見左側豎著塊大石頭,石頭上赫然刻著“郭玉溝”三個大字,透過石頭后面高大的山門,隱約看到一條長滿樹木的風景溝——郭玉溝,是傳說中玉華宮西側的一個人間仙境。
于是,趁著游興大家相約進溝游玩。一進溝口,一個“綠”字占據了視野,頓時就感覺安靜了許多,清爽了許多。風,大批大批地順溝迎面跑來,有點強,像一張張有力的手,幫我們把衣服緊緊裹在身上。風攜帶著草星,落葉的碎片,其中伴著植物散發出的陣陣幽香,淡淡地,綿綿地。大家瞬間感到絲絲涼意,舒暢而愜意。溝,很深,彎彎曲曲,幽靜深遠,一眼望不到頭。溝不很寬,平均大約二三十米,最寬的地方有四五十米,長滿樹木花草,高高低低,層層疊疊。兩側綿延不斷的山坡上,古樹茂盛,碧草青青,灌木叢生,野菊盈盈。也有山崩地裂滾下來的巖石,大大小小,奇形怪狀,散亂堆積著,石上布滿苔蘚,絨絨的,墨綠色。即便到了秋天,也沒有衰敗的跡象。反而因了秋,像雛菊、一串紅、野百合之類的野花,紅的、白的、藍的、黃的、紫的,開得更加絢爛;小草也鑲了金邊,似乎在爭艷,還有黃芪、黨參、獨角蓮等中藥材夾雜生長其中;蒼翠的古木,青藤纏繞,成片地長著;鐵骨鋼筋般的松柏,更加遒勁;銀杏葉和白蠟葉似一把把小扇子,在秋風的撫摸中,慢慢變得金黃,發亮;楓樹和柿樹正積蓄著力量,努力燃燒自己,特別是柿樹,枝頭掛滿紅燈籠,像要把秋天點亮。 在這最燦爛的季節里,柳樹、楊樹、槐樹、斛樹等,爭相打扮自己,希望在這最后個還能生長的時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
除了我們,不見任何游客,甚至連管理人員也無蹤影。我們欣賞著美景,感受著曲徑通幽。沿著小路,順著小溪一直往前進,不時驚起幾只山雞,撲棱棱地飛起;間或有幾只喜鵲,落在枝頭,向我們“喳喳”地呼喚,像似歡迎不速之客。太靜謐了,沒有一絲塵囂,唯有暖暖的陽光和稀稀落落的鳥鳴,再就是細細柔柔的溪水流動聲。小溪向東南方向注入玉華河——沮河的一條支流,流向洛河,匯入黃河。溪水清清,緩緩流淌,泠泠作響,穿耳悅過,像時斷時續演奏著《秋天的童話》。走近看時,河兩岸長滿水草,茂密繁盛。樹木的倒影落入水中,隨流水,斑駁起舞。有的地方,水中站著的頑石,激起一股股小小的急流,從水草上劃過,揚起的水花和著水底細細的沙紋,不斷地搓揉出一陣陣細碎的呢喃。水中的青蛙、蝌蚪、小魚、水蛭、小蟹等經不起流水的沖擊,追逐著,嬉戲著,大多順水而下。沿著河岸修著一條小路,寬一兩米,順著河岸寬的一側延伸開來,時而左邊,時而右邊。路面石子鋪就,美觀干凈,曲曲折折,一直向溝里延伸,窄的地方甚至只有半米寬。在路旁寬敞點的地方,或搭建涼亭、放置長椅,或修建公廁,架起著秋千、或是一些簡單的健身器材。
叢林中,夾雜著一株株山核桃,安然地站在山坡上,隨著陣陣秋風,偶爾有果實落下,砸在草叢,激起我們的興趣。山核桃,又叫小核桃或野核桃,中醫學認為山核桃性溫、味甘、無毒,有味甘性平,能補氣益血,調燥化痰,溫補腎肺,定喘。常吃能滋養血脈、增進食欲、烏黑須發,而且還能醫治性功能減退、神經衰弱、記憶衰退等疾患。藥用價值很高,被廣泛應用。《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久服輕身益氣、延年益壽的上品。加之形狀奇特,外殼紋路更深,在手里揉捏把玩有健身功效,所以近幾年作為文玩,價格炒得很高。市場上便宜的幾塊錢一對,貴的甚至成百上千。不少農民靠采摘販賣山核桃發家致富。我們也想在草叢里撿到幾個。于是低頭彎腰尋找著,希望能找到品相好點的。找了一會,大家也沒找到幾個好的,于是都失去了興趣,繼續邊走,邊聊邊欣賞著沿途美景。越往里走,景色越幽靜迷人,空氣也更加清新,溫度也較前面低下來。
大約走了七八里的樣子,路的左邊凌空一架草綠色木頭梯子擋在前面。梯子順著不高的山坡修建,大約有二三十米。由于游人稀少,梯子看起來很新,合著草綠的顏色,在夕陽下熠熠發光,恰似一襲青衣仙子,委婉動人,吸引著我們往上攀爬。大家爭相擺著各種姿勢在半中腰照相,嬉笑聲在空曠的山谷里久久回蕩。翻過紅梯,山另一邊依舊是溝,秋風依舊清爽、宜人;流水依舊清澈、潺潺;各色植物依舊在風里舞蹈、歌唱;各種動物,麻雀、喜鵲、野雉、野兔等依舊被我們驚起、逃竄。越往里走,越覺得幽深,感覺有點寂寞、擔憂、甚至恐懼,怕什么地方一下子鉆出個猛獸來,傷害了誰——反正我是這樣想的,不知道別人怎么樣。
大約走了兩三個小時,快到到溝盡頭的時候,先是隱隱約約聽到“嘩嘩,嘩嘩”的流水聲,伴隨著斷斷續續的“滴答”聲,叮咚作響,悅耳動聽,如正演奏著的鋼琴曲,像是有泉水落下。遠遠望去,幾十丈高的崖頭,云樹飄逸,風姿百態,宛如帶飛袂舞的仙子。一條細細的白練,從高處山頭落下,珠璣四濺,瓊漿飛進,碧玉粉碎。兩旁濺起細小的水花,微雨似得紛紛下著。瀑布兩側雜草稀少,露出濕漉漉的黃土。走近了,發現和玉華宮里的結構大同小異,也是瀑布下形成個小譚。不同的是,小譚四周整整齊齊地用青磚葺起,整潔有序。夕陽在天空高高掛著,金色的陽光如琴弦,一條條劃進水中,和著滴水聲,像是音樂家彈奏著的名曲,四周細小的水滴,霧一般濺起,如夢如幻。潭水清澈見底,天光云影,徘徊水中。西側的潭水隨瀑布跳動,波光粼粼,碧波蕩漾。水里大大小小的彩色鵝卵石,像活了似的,隨著波紋微微顫動。成群青灰色的小魚和蝌蚪,歡快地嬉戲,一會兒竄到東,一會兒竄到西。偶爾跌進潭里的彩色落葉,拽著碧波打著卷兒,像小孩子一般淘氣。潭水最終順著地勢匯成小溪,潺潺東流,不息地前進。流水激蕩在岸邊,噴涌出白沫,那是溪水吐出的一串串嘆息,嘆息終于可以掙脫潭水勇往直前了,就像頑皮的孩子掙得了自由。
郭玉溝,一條不名不見經傳的小溝,世外桃源,人間仙境,很少有人知道。游完出來,頓感神清氣爽,煩惱全無。與山水相親,得山水洗心,似水波清漾,若新花初放。獨坐深山云抱我,慢行幽谷景近人。一入仙境千愁解,尋松賞景萬慮空;愿將山色共生佛,修到梅花伴醉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