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易經原文·比卦卦辭】
比(1):吉。原筮,元永貞,無咎(2)。不寧方來(3),后夫兇。
[注釋]
(1)比:卦名,下坤上坎。比者,協和邦國之意。“比”字《說文》釋“密也”,段注謂“比”字本義為“相親密也”。《周易》程傳釋“比,親輔也”。用今日語言說,比的意義主要講的是人際關系。
(2)原筮,元永貞,無咎:筮,即用蓍草進行占卜。元,始也。永,長久。這是說:原先占卜的結果是,從一開始到長遠都是沒有咎害的。
(3)不寧方來:不寧方,指的是不安順的諸侯。方,諸侯國。
[參考譯文]
《比卦》:開始占卜,得到吉祥的預兆。再一次卜筮占問,依然是吉祥的預兆,不會遭遇兇險。因為原先與之為敵的不安分的臣民也歸順了。那些遲遲不愿歸順的頑固分子,將會遭遇災禍。
[解讀]
比卦是吉利的。比是輔佐,也指君與臣民之間的親昵:下面的大臣與民眾都順從于有德的君王。君王,指九五爻。下,指下陰爻。君王處理國事首先考慮是否合乎“元永貞”,這樣就無過錯,這是因為“九五”處剛中得正之位。原來不安順的諸侯國,也來朝歸順親比了。“后夫兇”是指上六,有心來朝,但遲遲不來,這必然有咎,最后只能歸于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