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頭我說一些廢話啦
嗯....
馬上要過年了
先預祝各位雞年大吉吧
然后回歸正題,說說我打算寫的第二本書評
我16年八九月份就被安利了這本書,每天斷斷續續看幾張,終于在春節前看完了。
瓦爾·赫拉利是根據人類發展的進程展開的。讀過《情人》再讀這本風格迥異的書,更顯其思路清晰,條理明確,非常符合理科生的口味啊。(當然不是說前者碎片式寫法不好,不過讀來還是這本書容易些)
作者帶著我們把人類由原古拉向未來,顛覆了很多現有的觀念。我們要知道任何事物要拋開現有觀念百分之百地客觀評價實在太難了,作者在撰述全書時已盡量脫離一切現有思想觀念,用盡可能客觀的語言。可能會顯得不近人情和冷漠,但這正是這本書吸引人的地方。因為這種冷漠地筆調陳述人類所真真切切發生的事件,我們才會跳開慣性去重新思考。
很多習以為然的事情,倘若再細細琢磨你會發現,人類一直活在自己編織的想象中。
虛幻的想象從你出身開始就影響著你,但其實這個世界上除了供你生存的物質實實在在,其他都來源于想象。
家庭、國家、政府、公司。。。我們從小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是從建立概念開始,而實際上這些概念不都是建立在抽象的想象上的嗎?遠古時代巫術、玄學,在如今科學時代為人們嘲笑不屑,但其實現在的我們和曾經相比只是換了信仰的對象而已。現在的科學也不一定是真正的真理,可能是建立在特定環境成立的想象呢。
當然讀這本書,我也是抱著萬分小心地態度。因為作者的觀點如同龍卷風席卷和顛覆,我在震撼的同時還要可以保持自己的觀點,尋找其見解的漏洞指出。我認為讀任何一本書就是自己的觀點和作者的觀點相撞,不可被對方牽著鼻子走,要吸取他們思維中可取之處同時建立起有利于自己的新觀點。
我們人活著就已經被世俗觀念捆綁,盡管可以自由地做出選擇但是所有的抉擇不得不考慮現實的諸多因素,譬如自身發展、旁人的看法、家庭觀念、社會政府影響等等。思維可以上升至高之地,但是身陷俗務之中。我認為這并非一件很悲哀的事情,這再正常不過了。人生的智慧就是去平衡思維的自由和身體的不自由。
有人覺得要活得有意義就是要做大事要成功,有人覺得要活得開心就好。可是快感永遠像是平淡人生的獎賞一樣,一下子就沒了,于是想要獲得進一步快樂的欲望促使我們繼續前進永遠也不滿足。
最后照慣例貼上書中我很喜歡的幾句話,還有一些個人的小觀點
1.龐大的大腦同時也是一個龐大的負擔
大腦的結構脆弱,原本就不利于活動,更別說還的用個巨大的頭骨把它裝著。大腦體重占比約2~3%,但在身體休息不活動時卻消耗25%的能量,比猿類的8%高出數倍。為此不得不作出的犧牲是,第一花更多時間去尋找食物,其次是肌肉的退化萎縮
2.“虛構”這件事的重點不只在于讓人類能夠擁有想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編織出種種共同的虛構故事。
不管是《圣經》的《創世記》還是現代所謂的國家、法律、公司等都是想象
就算是大批互不相識的人,只要同樣相信某個故事,就能共同合作。這種虛構的故事賦予了人類前所未有的能力,讓我們得以集結大批人力、靈活合作。最重要的一點是讓我們的協作對象從熟悉的個體到無數的陌生人。
3.“有限公司”的英文成為“corporation”,這點頗為諷刺,因為這個字的語源是“corpus”(拉丁文的“身體”),而這正是有限公司所沒有的。雖然公司并沒有真正的實體,但在法律上我們卻將它稱為“法人”,好像它真的是有血有肉的人一般。
所謂“想象的現實”指的是某件事人人都相信,而且只要這項共同的信念仍然存在,力量就足矣影響世界。
講到相信的力量,那么尋找喜歡的理想這個過程是不是自己給自己編織想象和信仰的過程。一旦形成牢不可破的信仰體系,熱愛之情永不衰竭。任何事情都是如此,這就是原動力。
4.如果要衡量某種物種演化成功與否,評斷標準就在于世界上其DNA螺旋的拷貝數的多寡。這就很類似貨幣的概念,就像今天如果說某家公司行不行,我們看的是它市值的多少,而不是它的員工不開心。
這樣來看其實是植物馴化了智人。小麥的秘訣就在于操縱智人、為其所用。盡管這個過程并不考慮其自身生長的滿足程度。
5.農業革命真正的本質:讓更多人以更糟的狀況活下去。
6.文化就像是精神感染的寄生蟲,而人類就是毫不知情的宿主。寄生蟲或病毒就是這樣住在宿主體內,繁殖、傳播,從一個宿主到另一個,奪取養分,讓宿主衰弱,有時甚至喪命。
7.科學研究之所以能得到經費,多半是因為有人認為這些研究有助于達到某些政治、經濟或宗教的目的。
在想象中誕生的社會與政治的力量遠超科學,所以想要取得巨大改變,要注重借助前者同時運用后者。借鑒我國近代革命歷史,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戊戌變法等的失敗,都是因為忽略了中國最應該改變的是政治體制。
8.信用就是“今天的蛋糕”和“明天的蛋糕”之間的價差。
9.我們必須記住,人類的歷史從來不是潔白無邪的。
10.想要定義現代社會的特色為何,就像要問變色龍究竟是什么顏色的一樣。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特色是,它會不斷改變。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變動的特性,而且多數人也都會同意社會秩序應該有彈性,是我們能夠操縱、能夠改進的。
不得不說作者所寫的許多觀點和我不謀而合,在平淡的日常中我時常內心隱隱有感,作者用肯定的語氣把它全部寫了出來,我讀來很是痛快。書中還有很多閃光的觀點,由于實在太多,所以我推薦各位也前去拜讀一番,和我交流。
。。。。。。。。。。。。。。。。。。。。分割線。。。。。。。。。。。。。。。。。。。。
這本書很厚,而我近期又不是很有空。所以斷斷續續看了兩個多月,不是在擠地鐵的時候就是睡前兩分鐘。
不過比起情人我更喜歡這本,主要是簡單易懂把哈哈。
有一點要自我檢討,很多時候我做到了讀書卻沒有早起!!
對我其他的文章感興趣的話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 HelloAt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