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假日,有幸回家團聚。恰逢表弟喜得貴子(這是表弟的第三個孩子),全家親戚一起聚在一起喝喜酒。像我這樣的大齡未婚人士,自然成為大家的討論對象,討論最多的話題,無外乎趕緊結婚生子,你爸媽都那么大年紀了,你也是奔三的人了。
難得回家,晚上自然要陪父母聊聊天。父母又再次提起了相關的話題。
出來工作這么多年了,馬上都快30的人了,你該結婚了。
你看表弟都三個孩子了,村里跟你年紀相當的人,孩子都快讀小學了;
你看村里誰誰又建了棟房子;
你看跟你一起長大的某某,過節都買車回來了;
讀了這么多年書,還一事無成,還不如當初不讀大學的好。
我望著父母,看著他們臉上流露出的無奈,這表情似一記重拳打在我的胸口,竟讓我無從回答。是啊,父母含辛茹苦,省吃儉用,用自己艱辛的汗水,培養我讀完13年書。工作這么久,卻未回報他們任何期待的東西。而那些讀了初中就出去打工的同齡人,早已建房娶妻生孩子,打工一年存的錢比我多很多,父母住在新房里,幫著他們帶小孩,一家人似乎都其樂融融。父母羨慕他們也很正常。
回來工作的路上,我久久回味這句話:讀了這么多年書,還一事無成,還不如當初不讀大學的好。其實我們內心的想法,都是非常確定的,農村孩子更要上大學。為什么?
增見識擴視野,結識更多優秀人
就我們讀書經歷而言,小學的圈子是一個村的,初中的圈子是一個鎮的,高中的圈子是一個縣的,大學的圈子是一個省或者一個國。在各個圈子中我們增長了見識,視野更加的開闊。或許有人會說,工作了也會接觸各個省的人,其實工作后跟學生時期接觸人是不同的。學生時期,是我們相互陪伴著彼此提升成長的時期,這段時期將畢生難忘。
大多農村學生進入大學,是他們第一次進入真正的城市,大學四年,你將感受著從封閉農村到現代化城市的豐富多彩。大學四年,你和一群和你差不多優秀,比你更優秀的人在一起,使你更清楚的了解自己。其實,你身邊親近5個人的平均水平,就代表了你的水平。今后,他們中優秀的人也將成為工作、生活中優秀者。
綜合素質提高、個人修養提升
我們由過去的機械重復被動的高中學習,轉換成豐富寬松主動的大學學習。我們有大量的時間進行自行安排,我們可以參加各種社團,參加各種競賽,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你也有了思考自己、思考社會的時間,你會對各種社會現象提出自己的見解,如果你不懂,還可以上網搜索,借閱相關書籍了解。這個過程中,你的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綜合素質得到一定提高。即使你無所事事、虛度了時光,當你看見身邊人變優秀時,你也會有所醒悟,這也是提高個人思考能力的代價。
閑暇時,我們和身邊一群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在一起。有時我們也會去參加興趣社團、看畫展,觀看辯論,聽演講,我們內心底會認為自己就是文化人。多年后,我們有了錢,也不會像一些暴發戶一樣大吃海喝、甚至是黃、賭、毒等低趣味性的感官享受。我們會更愿意選擇藝術享受,譬如茶文化、書法欣賞、音樂會、話劇等等。這些不同的樂趣,更多來源于我們大學階段個人修養的提升。
更多工作嘗試,更多平臺選擇
大學階段培養的自學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能幫助我們更好的融入一個崗位,即使來到陌生的崗位,我們也能更快更好的適應。畢業后,在體制內之前,我個人做過營銷、銷售管理,電商創業,重工企業互聯網轉型,大體做得都還不錯,能快速融入一個新的崗位,主要源于大學期間培養的自學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
這是我最近看到的一段話:
我沒有讀過大學,卻更明白大學的重要性。進工廠打工,只能做流水線工人,升職機會很是渺茫。而且樹葉大叔說的工廠為了降低成本將廠子開到國外的事現在很普遍,也許以后連流水線工人也沒的做。想考會計證,因為只讀到初中,很多東西學起來很吃力。而且如果想往上考,對學歷也是有要求的。首先學歷就卡在那里,成為想要更進一步最大的絆腳石。想做小學教師,有教師資格證也是不行的。必須全日制大學的畢業生才能進入編制。這樣的例子很多,不勝枚舉。我自認為是個愛學習的人,可是受教育的程度擺在那里。很多大學生很容易就能做甚至看不上的,我卻使勁伸手也摸不著。最近報了函授,朋友說很多地方不承認。沒關系,有點希望也不能放棄不是嗎!
毫無疑問,大學學歷,是我們第一份工作的敲門磚,是我們能否進入一些大公司和政府機關部門的首要條件。如果沒有上大學,大多農村的孩子還是要回老家種田。我們也不要為一些沒上大學而做了老板的人眼紅。如果你有創業條件,你也可以做生意,而且相信你的格局會更大。
有利于后代教育
前面說了,沒有讀大學的農村同齡人,自己在外面努力打工賺錢,把孩子放家里,讓老人帶著上學。這些看似很正常,全家其樂融融,其實我們都知道,這樣會帶來的影響,老人一般會溺愛孩子、無精力無能力對孩子進行合理的引導。
當孩子出現厭學,成績不好,叛逆時,家長會把教育的責任,一股腦推給老師,只會求著老師說,老師你要幫忙多管教。其實孩子教育最大的責任是在家長。
現在農村教育最大的困難不在于投入的多少,而在于“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的家庭問題。而這些家庭的青壯年,大都是未受過大學教育的人。
你的上不上大學,對你的孩子的一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對子孫后代都會有一定影響。家長的文化水平影響著對后代教育意識,也直接影響著對孩子教育的水平。
上過大學的家長,會更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提升,而非單純的成績提升。換言之,有修養的家長,更加會注重孩子德、智、體、美方面的綜合教育,而非單純的應試教育。
我們不能說沒有文化的父母就培養不出好孩子,但是有文化的父母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和更大的幫助。起碼在孩子中小學作業題不會做的時候,你可以幫得上忙。
總體來看,有文化的父母的孩子比沒有文化的父母的孩子生活得更好,當然不排除個例。
當然,現在的大學教育,存在著諸多的弊病,大學生的負面性信息傳播也越來越多,大學生在社會大熔爐歷練中,并不一定能成為閃閃發光的金子。但上大學是有用的,這毫無疑問。做為農村的大學生,如果能夠回到數年前,能讓你再一次選擇上不上大學。我相信你與我一樣的不假思索“必須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