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天
大周六,像趕著上班一樣,跑去看了最早場的《七十七天》。
我始終覺得,看部電影,收獲有時是這部電影要表達的主題,有時,就僅僅是那么一句臺詞,甚至就那么一個瞬間,足夠。
- 臺詞:
女主和男主在高喊為了自由、為了夢想、為了遠方的時候,那句理想,讓我有些微的尷尬。
夢想是什么,我覺得自己沒有,甚至覺得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么,大部分人過的,就只是生活。
而自由和遠方,對我來說,更具象。我向往自由、追逐遠方,不喜歡條條框框,我沒有多高的思想覺悟,只是喜歡去遠方走走,享受那些個能讓我感受到我在這世界、這世界真美的瞬間。就像片中的男主,我不是瘋子,我沒有遇到不幸,只是想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兒,只是想證明,我在這世上。 - 瞬間:
等待狼來了之后的死亡,而狼卻轉身離開的瞬間;拿出錢包里的一張毛爺爺,卻只能求老天爺下場雪的瞬間;早上干嘔拉開帳篷門、卻看到一地白雪的瞬間;沉浸在發現水源的喜悅中,卻被一場龍卷風卷走所有裝備的瞬間;那種絕處逢生、絕望到希望、希望到失望的瞬間轉折。
生活即是如此,下一秒無法預料,這也是生命最迷人之所在。
羌塘的七十七天,是屬于楊柳松的七十七天,而我們也有屬于自己的七十七天。奔向自由、追逐遠方的一天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