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才女沈珍珠|怎樣的夙念,令五代帝王尋找數十年?

美麗的皇后很多,聰慧堅強而又善良美麗的皇后就不多了;才干卓著的皇帝不少,至情至性又才干卓著的皇帝則是少之又少。自從知道唐代宗和皇后沈氏的傳奇故事后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大唐榮耀》里冬珠夫婦從隨處可見的撒狗糧到猝不及防的高虐,更是把歷史上的睿真皇后與睿文孝武皇帝一生的坎坷情愛演繹得入木三分。

是他們的癡情絕戀給那個戰火紛飛,動蕩不安的亂世增添了獨有的暖色,讓人們提到安史之亂這四個字不僅想到的是帝國的由盛而衰,生民百姓的顛破流離,甚至泯滅人性以活人為軍糧的殘酷攻防戰,還能浮現出一個在皇室傾軋中,在烽火連三月中,在驟然而至的烏云中憑借聰慧睿智,因著性情堅韌傲然獨立的紅妝和一個為等待愛人歸來空置后位17載的癡心帝王。

《舊唐書.后妃傳》:祿山之亂,玄宗幸蜀,諸王、妃、主從幸不及者,多陷于賊,后被拘于東都掖庭。及代宗破賊,收東都,見之,留于宮中,方經略北征,未暇迎歸長安。俄而史思明再陷河洛。及朝義敗,復收東都,失后所在,莫測存亡。

這場動亂徹底改變了這對原本可以白頭共詠,黛眉重畫的有情人的命運,第一次收復洛陽后本來有機會改變的,只可惜當時的廣平王身負平叛之責,戎馬倥傯,還沒有來得及作出妥善安排就倉促北上了。可能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去竟是永別,只能相思在夢中,日日望西京了。

當唐軍再次收復洛陽時,珍珠遭遇二次動亂后不知所蹤,這對于本來有機會避免這種結局的廣平王來說是何等的悔恨愧疚,于是從肅宗開始,到代宗,再到珍珠的兒子德宗,孫子順宗,曾孫憲宗前后五代帝王,一直沒有停下過尋找她的印跡,前后數十年大規模的尋找一國之母這件事情也可以稱得上空前絕后了。究其原因,除了代宗因為愧疚和思念,德宗因為母愛親情外,恐怕睿真皇后本身的敏慧賢德也是一個主要原因吧。

在這數十年尋找的過程中,有兩個故事流傳了下來。一個是《資治通鑒》里面記載的:“代宗永泰元年八月,壽州崇善寺尼廣澄詐稱太子母,經驗證,乃是原少陽院乳母,遂鞭殺之。”由希望到失望是對相愛的人最大的折磨,所以代宗不能容忍這種借至愛之人來欺騙自己的行為。

第二個故事也是關于冒名認親,這時候代宗已經去世了,珍珠的兒子德宗當政,已經正式追封了母親為皇太后。富貴誘人,據說高力士有個養女當時因為知道珍珠給兒子李適削蘋果時傷了左指,正好和自己左指的傷痕在同一位置,就動了心思說自己是失蹤的太后,后來被弟弟高承悅所揭發。唐德宗知道真相后擔心以后再也沒人敢提起母親的事,就沒有追究她的罪責,派人用牛車把她送回了家。

“吾寧受百欺,庶幾得之。”是《新唐書》中他知道被人欺騙后所說的,作為一個帝王,我不僅讓全天下都知道我在尋找自己的母親,即使有人來冒名頂替,我也不加罪,只希望上蒼垂憐,能夠有千萬分之一的機會找到從十五歲就音信全無的母親,孺子之情溢于言表,相比而言,德宗的這句話更多地觸動到我,我想也只有一個真正偉大的母親才能讓自己的兒子有這樣的夙念吧。

直到憲宗繼位,朝臣們認為“遣使者奉迎,凡舟車所至罔不逮,歲推月遷,參訪理絕”,數十年的光陰即使人當時活了下來恐怕也已經仙去了,無奈之下憲宗同意了朝臣的奏請,最終把她的衣冠槨和代宗合葬在了一起,定的謚號是“睿真皇后”。

離別雖然太匆匆,可是有漫長的夙念回蕩在心間,那些恩,那些情,早已在當時相遇的一瞬間注定。冬郎,你聽,遠處是誰在呢喃我們的故事:“天姿蒙珍寵,明眸轉珠輝。蘭心惠質出名門,吳興才女沈珍珠。達理又知書,備位東宮主。多彩多姿蝶飛舞,紅袖碧竹人羨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