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座城市的情感,等同于對一個人的感情。如果你對他念念不忘,一定有愛,有故事。
離開這座城市很多年,每年都想回去走一走,看看我住過的小區,光顧曾經愛去的小吃店,走一遍每天走過的路,拍下過往的回憶。
感謝這三年獨處的時光,讓我成長,教我勇敢。
每個人總要經歷獨處的時光,
一個人的時候,
可以振奮,可以傷懷,
可以享受,可以壓抑,
可以想念,可以忘卻。
以前,總是一個人在若大的城市中,
在人流和車流中穿梭。
馬路上,身前身后的車流帶出熱而猛的風,很驚慌。
有次在公園前,華燈初上,和朋友被困在路中央。
我說:也許我們會被這車流淹沒,
他目光炯炯的望著我,別這么說,
向前走了半步,似要為我擋住車流。
以前,遇挫的時候無法宣泄,
走路是唯一簡潔又經濟的方式。
從東風路走到小北路,
從先烈路走到華僑新城,
就這么一直走,廣東電視臺,花園酒店,友誼商店,
執信路,小北花圈,蒼邊路,童心路,
這些熟悉的又陌生的路名,今日又一一憶起。
上課時,從機場路工作出來,經過三元里,再走桂花崗到學校。
途經兩個過街天橋和嘈雜混亂的人群。
下課,從學校出來,會經過一間書店和一間餐廳。
那間書店,我常進去看看??刹蛷d從未,一個人孤單的吃飯,想想都好慘。
放學路上,抱著書,橫穿整個中醫院大學。
路上不時有提著水壺的學生經過,宣傳欄五彩繽紛,宿舍樓里傳來女孩爽朗的笑聲。
耳朵里的電波發出不動聽的聲音,但堅持讓它響著。
出了大學的后門,過天橋,到廣園新村,
再往下走,一直走下去,就是我的住處。
我獨居在頂層,那是老式的7層樓房,石頭扶手被磨得發亮。
不大的一間屋子,自己住足已。
月租700元,在2003年,還是挺讓我為難的。
兩道門,鐵門是最古老的拉閘門,開關都發出嘩啦啦的巨響。
這讓孤單又拮據的生活越發顯得凄涼。
21點下課,走到家已近22點。
離家門口還有一節樓梯時,看著昏黑的門口心頭一緊。
總怕有什么東西從門后冒出來,
迅速跑上去,開門閃進屋內。
冬天洗澡時,我會把水弄得熱熱的,Dove沐浴露的香氣四散開來,
這味道驅走了寒冷和孤寂,那一瞬的溫暖讓我很滿足。
非典那年,流行自己帶飯吃。
午休時,去東山廣場的菜市場買四季豆和一小塊肉。
晚上做最愛吃的四季豆炒肉絲,多做一些,放在黃色可愛飯盒里即是明天的午餐。
左邊是飯右邊是菜,像小時候的過家家。
遇到一三五上課的日子,我會帶著三頓飯去上班。
早餐是麥片?面包,
午餐是頭天準備的飯菜,
晚餐是沖泡就了能吃的方面食品。
雜志社的同事大約覺得這個小姑娘挺上進又不容易,
都對我很客氣。
17:30下班,我用中午的飯盒泡面,
18:00從東山廣場出來,
18:50到學校,剛剛好。
在廣州,我很獨立,很果斷,很勇敢。
上班和同事和睦相處,下班卻不曾聯系。
整個編輯部就我一個外地女孩,不知是不是這個原因。
不坐班的時候,把書稿拿回家,天馬行空的編故事寫腳本,舊舊的小圓桌上都是我努力。
在廣州,我很孤單,
每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幾乎沒有朋友。
男朋友來看我,便成了我的節日。
我們去菜場買菜,去北京路瞎逛,去吃牛肉丸,
去看電影,去夜游珠江,半夜兩點到鹿鼎記喝粥。
這座城市中多了我倆的故事,他就是現在的戶主,孩兒他爹。
多年后,廣州,也是他想要常去看看的地方
突然很想念廣州,瑣瑣碎碎寫下了這些。
其實,還有更多更多的事情,
只是我,不忍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