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打卡第264天)文/燕子語呢喃
人常說,“養兒防老 ,積谷防饑!”中華泱泱大國,五千年的傳承,生兒育女為的是養兒防老;為的是不孝有三 ,無后為大;為的是傳宗接代……
可是現在我又聽到了這樣的論點,說生養孩子你并未經過孩子的同意,做父母的因為私心生孩子,怎么可以這么的自私,只為“養兒防老”?養老還是靠年輕時多攢點錢,為自己買個養老保險,將來去養老院來的實在些,靠兒女就算了……
我縱觀身邊的人和事,但凡做父母的給自己的兒女,掏空錢包,取出存款,買房買車的,都是心甘情愿,掏心掏肺,只要兒女們順利平安長大,結婚生子,成家立業,就是滿心歡喜了。反觀之,從口袋中掏出大把大把的錢交給父母花費的倒真的是少而又少,有,不是沒有,鳳毛麟角罷了!
那么,如果養兒已經不想防老了,還這么辛苦一把屎一把尿的養兒育女,又所為何來?真的是太空沒事做嗎?
不,兩個人因相愛而結婚,想要擁有愛情的結晶,雖說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但同樣也沒有選擇孩子的權利。生兒育女只為一個完整的“家”,也為一代一代的延續和傳承!
現實生活中,這老人有錢有家產的,兒女都還好的,自己沒時間照顧,也會請個保姆來,雖然有時候需要一個前提,便是要略略的算上一筆帳,這老人自己的養老金足夠給保姆出工資,然后,平時里常常回家看看老人,老人就活得樂享天倫之樂了!
如果他們啥都沒有,燒好后送上一日三餐就是大孝特孝了。如果生個病來個頭疼腦熱的,送醫院治療的費用,可能就是幾個兒女分派了,送飯照料自然也是輪流著來,至于其他的,想要像對待他們自己的孩子一樣的好,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據我在有限時間的觀察中,大概所有的老人都是很容易滿足的,因為老人們對自己的兒女都有一份天然的包容和理解!
現在的老人大都很諒情,因為自己也是從子女開始熬成了公婆,知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房檐上的水珠從來都是流到地上的,一代代都是這樣過來的。
還記得一個故事,一個家庭里剛娶了新媳婦,新媳婦進門后發現家后的柴房里住著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婆婆對這位老奶奶是一點都不待見,各種難聽的話都會說出來,每天給她吃剩飯剩菜。這媳婦兒是個心善的人,就想了個辦法,也對自家婆婆惡言冷語,這婆婆各種,滋味嘗了個遍,終于將心比心,想起自己婆婆的各種好,不再嫌棄老人,從此一家和諧相處,成了一方楷模……
這樣的故事超級無敵的老套,但是理明道清,好的、不好的、都會傳承。而我們就算是養兒不為防老,也是要養兒育女的。
老了走不動了,需要兒女的攙扶;餓了燒不起飯了,需要兒女送一口飯吃;哪怕他們什么都不做,請保姆也需要他們去找;咽下最后一口氣的時候,還是少不了需要他們送去火葬場燒成滅,不至于變成孤墳野鬼,招人厭棄。
我想,我養兒女,不望兒女成就有多非凡,只是希望她們長大成人后,人格獨立,經濟自由,知道幸福的真諦,而不是一生為尋找幸福轉著圈圈,無法抵達……
養老金可以不從兒女身上拿,但是精神上心靈間的慰籍卻無法少了兒女的陪伴和安慰,所以,養兒還是為防老,哪怕有點自私,也請對今天的老人,明天的自己多一份寬容和慈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