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女兒上學,經常都能遇見住我們樓上的那對母女,母親四十歲左右,女兒讀小學三年級,每一次遇到,她們都會在18樓停下,然后一個人按著電梯開門鍵,另一個人出去急急忙忙地帶一個小男孩進來。
? 小男孩不怎么愛說話,時而有人問他,也是母女倆幫他回答,從他們交流中我知道小男孩和女兒也在同一學校讀一年級,只是他們不在一個班,母女倆倒是有說有笑,相互滿是寵愛和關心。
? 剛搬去哪兒,不太熟悉,以為是她們住得很近的親戚,又或許是一家人。
? 遇見的次數多了,慢慢熟悉起來,一天很巧在學校邊遇見母女媽媽,她也和我一樣剛送了孩子往家走,打了招呼,我便好奇地問起了:"每天和你們一起上學的小男孩是你們親戚嗎?"母女媽媽略微沉默后慢慢地說:"不是,是認識平時耍得好的鄰居。"然后我又從她哪里知道了,小男孩媽媽是全職媽媽,沒有上班,早上不想起來就讓那對母女順便一起送小男孩上學,天天的面包牛奶就是小男的早餐。那一刻,我明白了小男孩的沉默。
? 后來,我也故意試探著問女兒:"以后媽媽不送你,你也跟著樓上的阿姨和姐姐一起上學好不好,"女兒立馬干脆生氣地回答:"不要,"我說:"那個小男孩每天都和她們一起上學,你也和她們一起呀!你不是很喜歡那個姐姐嗎?"女兒聽了略帶哭腔地說:"我就不要,我要媽媽。"女兒的反應,讓我真心為小男孩心疼了很久,小男孩長得很帥氣,個子很高,一年級就和讀三年級的女孩差不多了,只是他永遠沉默,沒聽過他說話,沒看過他笑。每一次都很安靜地跟著有說有笑的母女倆后面慢慢向學校去。
? 孩子的事情,別人真的代替不了,即使那對母女很好,滿滿熱情,不厭其煩,耽誤不了她們,但是,孩子幼小的心里,他最渴望的是家人陪伴,何況那樣的順便,不是一兩天,它已經有兩個學期,以后或許還會繼續。
? 在我們有關孩子的事情上,任何事情和決定是否應該先聽聽孩子心里的想法,即使多微不足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