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第一次來月經,就沒逃脫痛經的魔爪。
還記得那是在六年級暑假,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我正在一邊啃蘋果一邊看電視,慢慢地有一種痛漸漸襲來。這是一種從未有過的,不同以往的痛,它在你的腹部游走,讓你坐立不安。原來只有疼痛才能讓人成長,經歷了痛才能讓人變的成熟。不錯,在那個夜晚我成熟了,由一個小女孩發育成了女人,用我媽的話說 ”來了月經才能生孩子“ 。可是當時我并沒有成長的喜悅,反而覺得羞恥,我還是個寶寶就跟我談生孩子,我還不想生孩子,為什么就來月經呢。
雖然心中有十萬個不情愿,可是自此大姨媽(為什么稱月經叫大姨媽呢?)每個月都會準時光臨,同時帶來疼痛。
都說女人的疼痛忍耐力比男人強,大概就是每月一次的痛經練就的。
這里說的痛經是指原發性痛經,生殖系統無器質性病變,說白了就是子宮、卵巢等零件沒毛病,主要是月經時子宮內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引起子宮內膜平滑肌強烈收縮引起疼痛(搞得自己多懂是的)。PGF2a(這是啥玩意,前列腺素?)含量增高,血管加壓素,內源性縮宮素以及β-內啡肽等物質增加(原諒我百度了這些看不懂的名詞)是造成痛經的主要原因。
痛經是怎么樣一種痛呢?
小腹部有一種悠長深遠的痛,同時腰部配合著一種纏綿悱惻的酸,這一痛一酸讓人回味無窮,難以忘懷。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NO,NO,NO。
痛經還會讓你沒有食欲(可以減肥),渾身乏力(可以睡覺),并且總是想往廁所跑(可能是疼痛刺激腸胃,總想大便)。
怕冷,怕冷,怕冷,幾乎所有姨媽痛的女生都怕冷,多喝熱水,多喝紅糖水,多喝生姜茶,或者三管齊下紅糖生姜熱茶,雖然沒有證據證明這些有效,但你若相信便是晴天,難怪 “多喝熱水” 成了男生們的口頭禪。
曾經對姨媽痛都是逆來順受的,我媽跟我說 “這個痛是女人都要受的罪” 。
我媽還說 ”結過婚就好了“ ,”生過孩子就好了“。
聽了這些話,我覺得我不僅姨媽痛,我還心痛,難道我的人生只能指望結婚生孩子來拯救。
保暖可以緩解姨媽痛,這是我與姨媽痛斗爭中的一點小心得。
姨媽來前,不吃寒涼的食物。不僅僅是指冷的食物,還包括寒性的食物,如綠豆、西瓜、香蕉、海帶、柿子、螃蟹等。
姨媽來時,貼上暖寶寶,抱起暖水袋,熱水泡腳,總之要讓身體溫暖起來。同時最好能臥床休息,保持情緒穩定。
以前有一種假期叫 ”例假“ ,就是每位婦女同志在月經期可以休息一天,多么人性化啊,可是現在這個假期已經絕跡了。可是妹子們依然要自己愛自己啊,該請假請假,該休息休息,身體健康最重要。
姨媽走后一兩天之內,也不要吃寒涼食物,注意保暖,等到身體滿血復活后,妹子們就可以生龍活虎了。
我從來沒有想過可以吃止痛藥,即使痛的在床上奄奄一息,至到有一天在某個微信公眾號上看到一篇有關痛經的文章,我才知道原來姨媽痛也是可以服用止痛藥的,天啦,這么多年從來沒有人跟我說過。
關于痛經到底要不要吃止痛藥,七嘴八舌,說法很多。吃有吃的道理,不吃有不吃的道理。
那些堅決反對藥物止痛的,估計真是沒有姨媽痛過,站著說話不腰疼。其實根本的想法跟我媽一樣,痛經不是病,“是女人都要受的罪”。既然不是病,那要吃哪門子藥呢。
這樣的想法理所當然的運用到了對待女人生孩子上,即使陣痛到要跳樓(實際上發生過這樣的悲劇),也還是有人堅持不用無痛分娩。
在二十年前,如果有人不小心意外懷孕,那可要吃大苦頭了。那時候的人工流產就是在人清醒狀態下進行的,硬生生的將你身體內的小生命刮去,想想都疼。后來有了無痛流產,就是麻醉鎮痛在人工流產上應用。
現在無痛分娩是一項簡單易行、安全成熟的技術,至今有100余年的歷史,目前它在國外已經普遍應用。美國分娩鎮痛率>85%,英國>90%。國內很多醫院均已開展無痛分娩,有的已經占了順產的30%~40%的比例。
有點扯遠了,說起無痛流產、無痛分娩,其實是想說,這些在某些人看來是 ?“女人就要受的罪” ,現代醫學是可以控制的。
當然,任何人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藥物鎮痛也一樣,它給人們減輕疼痛的同時,也會有一定的副作用。
是藥三分毒,到底是藥物副作用對人的影響大,還是疼痛帶給人的痛苦大,每個人會有不同的判斷和選擇。
人生有很多時候,不是在對與錯,是與非,好與壞中選擇,而是在錯與更錯,壞與更壞中選擇,兩害相較取其輕。
面對姨媽痛,吃不吃止痛藥,相信妹子們都有了自己的選擇。
用于姨媽痛的止痛藥,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妹子們在準備服藥之前一定要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或是遵醫囑。
希望妹子們都能夠月月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