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回顧自上周以來的生活狀態,自上次交完作業以來的狀態不佳。明顯的體會其一就是不想寫東西,沒東西可以寫,本周的作業的也是逼到最后才寫;其二就是一周對問題的思考沒有深度,沒有縱向地、深入地去思考極少重要的問題,從而又回到陪我好多年的狀態——焦慮,對真正的問題卻無能為力。
? ? ? ? 對我來說好的狀態應該是怎么樣的,“好的狀態”意味著什么,怎么通過方法論去讓自己保持好的“生活狀態”,回答以上幾點問題自然會得到解決。
? ? ? ? 首先理清概念,對我來說“好的”生活狀態應該是:每周或每天思考極少的問題,真正剛需是思考質量;另外思考能夠很好的指導自己去行動。以上我對好的狀態到底從根本上意味著什么,應用“第一性原理”,要找到可證偽的零點,此零點就是行動與思考。回想之前是以工作、生活實際,自己的經歷再去結合理論去總結、思考,換句話說就是在行動中思考,自己的行動是隨時變化的、周圍的環境也是隨時變化的,再深入地去查找原因,問題原因其一是自己思考沒有隨著行動、周圍的環境一起變化,另一個就是行動沒有跟上思考的步伐。而自己上周的狀態就是思考與行動分開的,這樣的結果就是思考無質量,行動無力,最終自己體會不到進步。回想之前自己滿意的狀態是同時滿足以上兩個條件的。
? ? ? 原因找到了,那應該怎樣做呢。首先理清概念,思考與踐行的關系應該是行動中思考。這句話有三層意思:其一兩者中基礎為踐行,其二思考隨著踐行實時變化,其三踐行受思考的實時修正;具體踐行中,也應該清楚自己處于哪個階段才能更有效的完成行動中思考這個過程。比如說自己學編程,已經知道編程的好處并且開始了學習,但是學習兩天就被問題擋住了,停在了基礎踐行上。比如說自己對于工作的思考還是處于很久前的感受,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去做適應性的改變,反過來也就沒有去指導、修正工作了。
? ? ? 笑來老師的話,學會學習再學習,同樣的,我們也必須學會思考再去思考,今天的反思內容是行動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