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開始的周計劃,周末的周會檢查,各種IT工具,自上而下的流程,各種模板,為什么還是管理不好研發工作?
先看下面這兩張思維導圖:
根據《華為能,你也能》文中所畫
研發工作的特點是不確定性,信息不對稱,相互依賴。這些比較容易觀察到,不做詳細論述。但是研發人員的個人特點和內心世界真的是難以琢磨。
前段時間有個做開發的同事離職了,之前看起來工作吊兒郎當,也被領導明里暗里的提醒和批評,離職后一看他朋友圈,自己和幾個小伙伴開了個公司,日子過的是有滋有味。回頭一想,這算什么,努力還是不努力?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對自己工作或公司的事不怎么上心,對自己的專業倒是非常關心,而且還經常學習本專業的新東西,抱著只要我技術過硬,到哪里找不到工作的態度。一方面他們是懶惰的,另一方面他們又是勤奮的。對這樣的人怎么辦?
還有一些人,總是那么的默默無聞,就吃飯的時候,能看到他說兩句話,離職走的那天才知道要走了。他們內心肯定是有想法的。有時候越沉默的人可能越是完美主義者,為了不露出瑕疵,他們大多數時候保持了沉默。
研發人員很容易陷入單打獨斗的困境,相信困難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解決。然而總有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樣就給自己帶來很強的挫敗感。這時做事的效率就及其低下,可是又沒有人知道,到了最后項目的提交日期才能發現。這樣一來帶來的損失不可謂不小。
在這樣的情況下,溝通顯得尤為重要。** 好的溝通是生產力的源頭,而相反壞的溝通是產生內耗的罪魁禍首。那什么是好的溝通呢,我覺得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溝通才能談得上好與壞。溝通就是行為。**我是這么理解的,見人微微笑,主動打呼,工作生活中主動幫助他人。在此基礎上建立互信,只有彼此相互信任后,溝通才有可能進入到比較深的層次。因為我們天生有保護自我的機制,每個人心里都有一睹墻,來抵御外界的傷害。而這堵墻同樣把好的東西堵在了外面。我們只能先拆掉自己心里的墻,比如向別人微笑,大腦會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別人也會跟著笑,從而影響他人才拆掉自己心的墻。
我的心態和價值觀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二者必須通過有效的溝通來產生影響力。所以讓我們學會溝通,從行為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