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些一開始就是對的孩子講的,
她會津津有味問,
企鵝真的可以飛起來嗎,他要潛到多少米,老師。
那只蟲子怎么一個月就沒有了。他去哪兒了,老師。
那只神龜活這么長,他吃什么,老師。
那棵大樹,現在還活著嗎,她在哪里,老師。
………………
在那個遠古的時代,伏羲,時常盤坐卦臺山巔,苦思宇宙的奧秘。仰觀日月星辰的變化,俯察山川風物的法則,不斷地反省自己,追年逐月,風雨無阻。
也許是他的精誠感動了天地,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現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聲炸響之后,渭河對岸的龍馬山豁然中開,但見龍馬振翼飛出,悠悠然順河而下,直落河心分心石上,閃閃發光。
這時分心石亦幻化成為立體太極,陰陽纏繞,光輝四射。此情此景驟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極神圖深切映入他的意識之中,他頓時目光如炬,徹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碼;原來天地竟是如此的簡單明了--唯陰陽而已。
為了讓人們世世代代享受大自然的恩澤,他便將神圣的思想化作最為簡單的符號,以“一”表示陽,以“--”表示陰,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
伏羲一畫開天,打開了人們理性思維的閘門,將困苦中掙扎的人們送上了幸福的彼岸,從而博得了人們永生永世的懷念和尊崇。緊握著中華文華的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