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對于那些自己不喜歡的事,和不樂見的人,總會選擇逃避,或者干脆失蹤。也許在思維里,那樣至少可以給自己一個比較平和的心境?,F在某些事情壓在自己頭上的時候,其實也想過逃脫,但又會很理智的告訴自己,逃避是沒用的,哪怕是風雨俱來,面對也會比逃避更得別人深愛。
逃避,是可以給自己一個沒有那么煩躁的世界的,可以讓不知所措的心暫時平靜下來,但之后,總還是要把一切開誠布公,全盤交待的,古人早就說過,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在社會里呆久了,也越來越能理解這句話。好的壞的,我們總要把一個結果給別人知道。
其實關于逃避,最高的境界是死亡。你可以在高樓上縱身跳下,短短的幾秒時間,就可以讓你那顆胡思亂想的心停止跳動,可以把你的一切苦惱給統統消掉。但死亡,同時也剝奪了你擁有美好的權利。也許是把眼前的問題無限放大的人,才會走上那些極端。
其實更多的是牽連,是的,感情上的羈絆。親人們的悲痛,親友們的難過,以及還有些人的嗤之以鼻,那么輕視生命。但往往人被一種情緒或者心理覆蓋,那是很難走出來的。想法會變得刻薄甚至極端,只在乎怎么想著怎么從現有的環境解脫出去,而忽略了環境之外的事或情。容易陷入片面而在其中掙扎,很難再全面的去考慮一件事,所以對于一個理性尚存的人即使逃避,也不會選擇死亡。那些囚禁了自己視界的人,才會給親人制造悲劇,留下遺憾。
話說回來,一個人如果顧慮那么多,那肯定不是一個合適的自殺者。所有的自殺者都是病人,也都是醫生。都說死都不怕,為什么怕活著。其實死亡對于本人來說并不痛苦,痛苦的是他身邊的那些親朋好友。而且死亡的結果就好像快刀斬亂麻,生活本就是一段漫長而又痛苦的折麼,與其承受漫長的痛苦和折磨,或者在時光里變得麻木,不如用短暫的儀式選擇與這個世界告別,然后讓生命歸于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