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狠心的女人才好命

1.感業寺傳信新皇

自從“唐三代后,女主武皇”的預言流傳以后,李世民開始提防身邊這個十幾歲的武才人武媚娘。


以李世民的心狠手辣,他完全可以殺了武才人以絕后患。但念及武才人的父親對自己曾有救命之恩,以及武才人的忠心不二和聰明才智完全不出有何野心,他并沒有殺她,只是讓她從此做一個御前侍女。


武才人在此預言之后,也一直小心翼翼地活著,表忠心的同時也不忘為自己尋求新的出路。


此時,剛好皇子李治出現了。她及時抓住了這顆救命稻草。


隨著唐太宗李世民的駕崩,武才人和李世民的其她嬪妃一樣,都被送入了感業寺為尼。


離別之時,她哭的梨花帶雨,希望新皇李治不要忘了他,一定要接她回宮。


受長孫無忌所托,她在感業寺并沒有得到善待。


她唯一的念想,就是盼著有機會能與李治見面。


直到一年多以后,李治帶著眾大臣們來感夜寺祈福。武媚娘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通過太監傳信于李治。


牽腸掛肚的他們終于得已見面。但礙于武媚娘曾是他父親的才人,所以李治終不能名正言順地帶她回宮。即便如此,值得慶幸的是,她的日子終于有了盼頭。



2.假遺詔回宮名正言順

回宮后的李治從此便魂不守舍,整天想著能有什么辦法把武媚娘接回宮。


終于,他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利用王皇后和蕭淑妃兩個女人之間的斗爭來激起王皇后的醋意。


王皇后想利用武媚娘來對付蕭淑妃,便找了個借口把武媚娘接回了宮。


自然那班老臣們是堅決反對的。在朝堂上,李治被這幫老臣們氣得七竅生煙。最終,武媚娘拿出了先皇的遺詔,并說服王皇后送去朝堂。


朝臣們懷疑遺詔乃偽造的,此時武媚娘才出場請書法大家褚遂良鑒定,鑒定結果為,此乃真是先皇筆跡。


自此,武媚娘名正言順地成為了新皇李治的昭儀。


李治終于抱得美人歸,并感念于武媚娘的機智。


武媚娘此時道出了此乃她偽造的假詔書,字跡一致是因為她御前陪伴先皇多年模仿出來的。


李治愕然默許!


3.親手掐死小公主

武媚娘回宮后一直委身于皇后,作她的侍女。


直到有了自己獨立的昭儀宮,才慢慢站穩腳跟。集美貌與智慧于一身的她穩穩地抓住了皇上的心,以至于王皇后都要有求于她。


王皇后為了討皇上歡心,專程去昭儀宮看望小公主,碰巧武昭儀不在,王皇后獨自一人陪公主待了一會兒便離開了。


由于天冷屋里燒炭,公主二氧化碳中毒暈了過去。武昭儀叫奴婢們趕緊去找皇上和太醫過來。

此時,公主突然從昏迷中醒來了,又驚又喜的武昭儀在糾結中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掐死小公主并嫁禍于王皇后。


因為她知道自己一路走來,九死一生,戰戰兢兢是多么地不容易。要想不受制于人受人魚肉,自己就得努力往上爬,掌握生殺大權。


可這些沒有瞞過長孫無忌的眼睛,他們一致認為是武昭儀自己殺了小公主嫁禍于王皇后的,并要求賜死武昭儀。


最終,李治發現了端倪,將小公主的死歸因于二氧化碳中毒。于是,此案就此罷了。


從此,王皇后與蕭淑妃沆瀣一氣,不斷找機會至武昭儀于死地。


幸好,每次武昭儀都能化險為夷。這離不開李治對她的寵愛與信任以及她自己的聰明機敏。


4.去昭陵路上生子

有了武昭儀的李治,自此不再踏入其她嬪妃處。因為他怕武昭儀不高興。


由于武昭儀不斷接連生娃兒,她便托自己的姐姐韓國夫人替自己多照顧一下皇上。這下可好了。從此以后,姐姐一步一步地靠近皇上,甚至想趁機取妹妹而代之。


時逢皇上和王皇后去昭陵祭祀先皇,長孫無忌本想是趁此機會讓皇上和王皇后和好如初。武昭儀深知其中利害,不顧旅途勞累乘馬車追往昭陵。


可偏偏此時,孩子要降生了。只好就近找戶農家生孩子,隨行的太醫和侍女都沒有及時趕到,陪伴她的只有姐姐韓國夫人。


侍衛就近找了個接生婆過來。可在關鍵時刻孩子出不來,接生婆說,大人和孩子只能保一個。


危急關頭,韓國夫人說保皇子。自此,姐妹之間便有了嫌隙。


幸好,武昭儀命大,橫在肚子里的孩子竟然出來了。最終母子平安,武昭儀也趕上了昭陵的祭祀。


此時,喜獲皇子,皇上大喜,王皇后失落而又嫉妒地在一旁看著他們。


5.爭奪皇后之位

皇上早已厭倦了王皇后,有心立武昭儀為后,苦于朝中無人支持。同時,他也想擺脫輔政大臣們的控制,能做一個真正的自己能說了算的皇上。


被長孫無忌打壓的許敬宗李義府等大臣恰時投其所好,上奏提出廢后。


皇上與武皇后大喜,利用此二人不斷培植自己的勢力,那些輔政大臣們一個一個地被貶。


王皇后和蕭淑妃也被打入冷宮后,不久,碰巧一次皇上路過,順便看了她們,心軟的皇上承諾放她們出冷宮。不僅如此,她們還想做困獸之斗,反敗為勝。可惜這些都被太監看在眼里,報告給了武皇后。武皇后只好先下手為強,將計就計引她們上鉤,直到她們的詭計暴露,死罪難逃。


皇上習慣了依賴武皇后的日子,包括奏折都交與皇后批閱,自己落得清閑。武皇后的權利也如日中天。從垂簾聽政到前朝和皇帝平起平坐。


6.眾叛親離

在武皇后的心里朝政大事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皇上和孩子們。


太子自小由她的姐姐韓國夫人撫養長大,所以,在太子的心里韓國夫人比母后更親。


加上太子從小受太傅上官儀等人的教育,認為女人不該坐在朝堂上議政,應該回歸后宮。所以太子對最愛他的母后意見頗深。這也間接導致了后來太子的死亡。


對于韓國夫人和皇上的茍且之事,武皇后一直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他們也只是偷偷摸摸,不敢明目張膽地來。


直到有一天,韓國夫人懷孕了,并且懷的是男孩,韓國夫人和自己的女兒密謀打算以后皇子出生了母子取而代之。此時,武皇后才忍無可忍要動手,絕不能讓這個皇子生下來。


武皇后本想只是讓這個孩子不要生下來,結果韓國夫人卻因此而亡。皇上傷心至極!


為了便于照顧,武皇后把韓國夫人的一對兒女也留在了宮里。


誰料留下了一雙仇人?!


太子的死與他們有著直接的關系。除此之外,他們在宮里胡作非為,甚至聯合皇后堂兄等人在家宴上密謀殺皇后。


好在皇后機敏,再次逃過一劫,兄妹二人也因偷雞不成蝕把米,直到最后喪命。


7.一代女皇,女中豪杰

在李治駕崩之后,新的太子成了皇上,武皇后成了太后。她的兒子們一方面懼怕母親的權威,一方面又無能力做好一個皇帝。


二兒子李賢和當初大兒子李宏一樣自殺而亡。他們都抗議女人當權。三兒子李顯坐在皇位上信口開河被廢。四兒子李旦是傀儡一般的皇帝,一切聽命于太后。


直到機會來臨,六十七的武媚娘終于登基稱帝,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改大唐為大周。


那個曾經流傳的預言竟然成真了。


一個女人要想成大事,到達權力的巔峰,勢必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努力,尤其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


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每一步都驚心動魄。


一路走來,除了擁有絕頂美貌和智慧之外,她還擁有超凡的領導力。她的才干與智謀令很多男性帝王都望而卻步的。


與其說她自己步步為贏成為了最后的掌權者,不如說是李治成就了一代女皇。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