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雜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轉眼又是清明,我也如以往一樣,去逝去親人的墓前,寄托自己對長輩的思念。

我要掃的墓是在公墓當中,想必在平時是沒什么人的,也只有在這會兒才會熱鬧點。周圍死一般的寂靜,或許正因為是這個地方,才會這么寂靜吧。看著眼前一座又一座,看著鐵箱中躍動的火苗,縱使有生的活力,在短暫的旺盛后,便回歸了原有的寂靜。

這里死一般的寂靜。但我卻感受不到寒冷,在這里,死寂或許并不會讓人感到清冷,我能夠感受到溫暖,一種超越生死的溫暖,我想那是來自于親人之間的愛的吧。雖然肉體已經腐朽,但仍然活著,活在思念之人的腦海之中,活在心中,我們在一邊追思逝去者的同時,逝去者在我們心中繼續生存。這種情感,縱使是冷酷的死神也不愿,或者無法帶走,這便是生命的神奇,一種死之中的生。

生命會誕生,生命也會消亡,我們每個人都目睹這這一切,同時自己也深陷在這絕對無法逃脫的命運之中。相對于這個世界,我們實在是太渺小了,在時間的大海中,我們僅是滄海一粟,連過客也算不上,我們如同一滴水,無論原本處于什么高度,最終都會掉入時間之中,連水花法驚起,只有一陣陣短暫的漣漪訴說著我們的生平。

難道說我們終究只是自然的附屬品嗎?我們與自然的真正關系究竟是怎樣的?每一個人自出生以來,就與自然進行著物質之間的交換,我們從自然中攝取食物,而我們則以自己所獲得的能量改變著自然,我們通過自己的活動逐漸融入自然,促進著自然或好或壞的變化,最后,我們長眠于地下,身體逐漸的被分解,融入到土地當中成為樹木的養料,在枝頭結下果實,果實又掉落到地上生根發芽……我們最終參與到了自然當中去,而我們作為人所留下的事物,則被后人保留,在歷史中發著自己的光。所以說,我們就是世界,而世界,也是我們。

想到我的先祖正以某種方式在世界中看著我,保護著我,而我,也最終會加入他們,我釋然了,我不再為我們轉瞬即逝的生命而感到悲哀,也不再為長輩的逝去而憂愁,看著周圍郁郁蔥蔥的樹木,我感到了來自親人的溫暖的目光。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