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你窮嗎?反正沒覺得多有錢,到是總感覺錢不夠花。看看剛出爐的全國各大城市平均工資表把,究竟有多少職場小白與老油條還在拖平均工資的后腿?不要說被平均了,多想想自己怎么就成了分母。生活不易,賺錢辛苦,沒有誰家的人民幣是大風刮來的。
為什么我們覺得自己窮?為什么我們會將自己歸為窮人一列?賺錢真的很難嗎?咱在這兒也不去回答這些問題,畢竟我自己的工資等收入也還沒到富人的地步,這里只想談些現實的看法。都知道世界上20%的人掌握著80%的財富,那作為分母的普羅大眾就沒有想成為分子的夢想么?當然不是,誰能跟錢過不去呢?可問題的關鍵是為什么自己一直比較窮?
惰性思維使然。人之初可能性本善,但是常人肯定都有惰性。就如溫水煮青蛙一樣,在舒適的環境中待久了,自然容易葛優癱啊。想象一下假如你是機關單位的一員,雖然工資獎金不高,但工作穩定,面子上也過得去,那就很容易羨慕那些工資高的行當。但是羨慕歸羨慕,想想自己如此清閑與穩定有保障的工作,自然就又端起茶杯看報紙了。
慣性思維作祟。生活中的富二代、官二代、拆二代看似很多,但絕大多數人還是普通人家的娃娃。這個家庭環境氛圍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平民百姓的孩子由于缺少政治、商業等資源,往往先入為主是找一份工作,然后努力、加薪、升職等等,他們很少有闖出一番事業的想法。再加之父輩叮囑干好工作、穩穩當當的上班等的嘮叨,斗志自然日漸消退。
社會環境難以突破。這里我認為的社會環境既有國家政策等大政方針,又有現實社會的制約條件。普通人想賺錢創業,一是缺少準確有價值的信息;二是缺少啟動資金的支持;三是人脈等現實中的社會資源非常少。這個原因不必多說,但凡你的家庭之內有在社會上說話比較給力的成員(可以是政府、行業、企業等的影響力),那么你能從中獲得的外溢價值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但是最后還要說明一點,大手筆的像思聰他爸那樣先掙一個億的目標,普通人估計幾輩子都實現不了。但是我們可以狠下心來從幾十、幾百的額外收入干起來。這樣的活兒如今可是不少,關鍵在于你能不能放下虛高的身段、靈活轉動下腦子。像發單、跑業務、代理推銷、快遞、鐘點工等等,再不愿意動腦子,那現在某某單車的隨機派送紅包車的營生總可以吧,沒事兒晚上吃完飯商超周圍找吧很多的紅包車,只需要你辛苦的騎行就行了。
心動不如行動,畢竟這年頭手里有才能底氣足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