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生存之道:“苦不苦不重要,趕緊掙錢最重要”

感謝這個時代,感謝自媒體,讓更多人有機會表達自己,體會不一樣的人生和機遇。但當繁華落去,其中酸與甜,苦與辣,只有做過的人才知道。

來生不做自媒體不是一句危言聳聽,而更像是對內容的一種敬畏。不是每個人都能用內容掙錢,而這錢真的也不好掙。

賣東西、出書、當高管、拍電影、上綜藝、當明星…凡是能掙錢、能曝光的路子自媒體人都愿意努力嘗試。理由無外乎還是那點:內容的不可復制性太強,或者說內容從來就不是件好產品。標準的缺失,用戶喜好的更替,審美的疲勞,政策的不定,都讓有能力的自媒體人不斷嘗試,甚至果斷跳出自媒體圈。

自媒體行業給了自媒體人太多的選擇,但這不意味著人人都可以把控一切。

戰場太多,精力分散,光是各家的好壞優劣、人群分析、利益分成就夠自媒體人一受的。平臺不是上帝,好內容才是。

說實話,不少自媒體號的內容整體上其實還是不錯的,但一篇文章在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百家號、搜狐號、UC號、企鵝號等所有自媒體平臺上復制粘貼,搬來搬去,還是忍不住要問一句,你是真的缺錢,還是真的想紅。

“苦不苦不重要,趕緊掙錢最重要”

逃不開的甲乙方關系,躲不開的乙方宿命。只是這心態好了很多,畢竟是給自己掙錢。

由于變現模式的單一,接廣告幾乎成為自媒體變現唯一的方式。也有了那句經典的:

“廣告狗創業華麗變身自媒體,結果當上自媒體最后發現還是變回廣告狗。”

當不了明星?不怕。在朋友圈里,自媒體就是自己的大明星。

自媒體人最大的舞臺一定是朋友圈。

沒有一個地方比朋友圈更能讓他們如此享受和開心。我曾在朋友圈上看到一個自媒體人上午一口氣轉了十多條自己公號的內容,下午又把其中一條連轉N次的壯舉。如果誰轉了他的文章,他會立刻過去點贊。反應之快手法之嫻熟,令人贊嘆。

對“花式表演”,很多自媒體人還是大方承認自己這么做就是為了擴大影響力。評論、轉發、點贊、曬圖…他們不僅想靠內容發家,更想通過一篇篇文章,一個個觀點,一張張照片,一次次互動坐實自己自媒體意見領袖的名號。

費了這么大勁,一定有人看嗎?非也非也。做自媒體,必須要學會給自己宣傳推廣。

在各種群中,每天都會刷到類似于“這是我剛寫的文章,歡迎大家分享”的內容。有個剛開始做自媒體的朋友說,他每次都會主動把寫好的文章拋在各種群里,有時會發個紅包求轉發和點贊,很快閱讀就能到幾百。

表面上看,這種行為并不高雅,甚至有點“low”,但從實際效果和當下的市場行情看,偶爾拉下個臉或者花幾十塊錢,就能實現上百上千的閱讀,還是包賺不賠的。

而細想想,這貌似也是唯一可行的推廣方式了。

這個時代根本就沒有什么懷才不遇,如今的自媒體已經足夠承載任何一種形式的才華。

往好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往壞了說則是標準的先天缺失。隔壁東北老哥直個播都能走紅,身邊自媒體大號運營者里十個有八個都是前同事的現實刺痛著很多人。

自媒體從業者中的大多數并不是文字功底或者內容積累很強的人,沒有短時間內穩定產出優質內容的能力。往往陷入開號時信誓旦旦,后來越來越沒得寫,以至最后瀕臨身體被掏空的境地。

要不依靠團隊智慧集體運營,要不像六神磊磊一樣在某一領域深耕,要不像張佳瑋張公子般博聞強識,否則難度可想而知。

而選題難并非一般自媒體和草根大號才有的問題,曾兩次接受廣告門采訪的網紅自媒體papi醬就深深被此所困,她說每天她都在和時間賽跑,一睜開眼睛,腦海中就蹦出四個大字:選題,內容。特別是對那些日更、甚至日更多次的賬號。

如果不具備太強的自主選題能力,那熱點該追就得追。順著這個邏輯觀察,似乎大多數所謂的熱門內容都和當下熱點相關,或者是熱點內容的二次加工。這些內容本身就是普羅大眾關心的焦點,發出來就有人看,如果時間點把握得好,或者角度清奇、標題出彩,很容易成為爆款刷屏內容。

十一假期最后一天鹿晗關曉彤那檔子事,讓一大波自媒體至今恨得牙癢癢。可你要說他們心里真不樂意。對不起,你太天真了。沒熱點,沒八卦,得死多少自媒體?

痛并快樂著,大概說的就是這種狀態吧。

好了,今天就先跟大家聊到這里,還有什么問題或者不懂的地方歡迎加我微信交流學習。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