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的目的是告誡大家:分辨誘惑,抵制誘惑。當我為本文尋找圖片的時候,用360搜索引擎查找圖片,看到的都是“誘惑”。
誘則使人昏,惑則迷人亂。誘者用言,惑者用心。
經常看新聞,有一年多了,總在播報某某被網絡詐騙多少千、多少萬,這樣的事情好像會永遠持續下去,有了網絡支付,網絡詐騙如影隨形,所以什么事情都有利有弊,兩面看。
除了當觀眾外,每天我們自己也會面臨許多的事情,即使你在家宅著,也會面臨許多的誘惑。這個誘惑不單單是我們表面理解的樣子,我將其做了一下引申。
誘惑有三層含義:物質的誘惑、生理的誘惑、精神的誘惑。
物質的誘惑比較好理解,曾經看過一本書《蛋白質女孩》,我們日常的影視劇也經常看到類似的,有房有車有存款,即使男的長相再丑,年齡再大,也會違心的說要嫁給他,我們身邊也有此例。
在現在這個社會,并不是說物質的誘惑不好,因為如果是以物質為條件在一起的話,如果發現有條件更好的,你還會心猿意馬。
為了我們生存、生活的更好,不能沒有物質,一個連基本生存條件都解決不了的人,你讓他大談理想不現實。
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已經說的很明白了。
對國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轉換到個人就是物質的基礎一定程度上決定你的幸福。
解決物質的誘惑,我想最主要的就是一個字:錢
沒有錢基本上寸步難行,我們每天都要消費,衣食住行,這些都是避免不了的,也是逃不掉的。所以掙錢是我們每天的第一重要事。
從工作中掙錢,從客戶的銷售中掙錢,從創意中掙錢,不管哪種方式,殊途同歸,但這途就顯得尤為關鍵了。
不同的行業,掙錢的速度和數量是不同的,所以自古有言:男要入對行,女要嫁對郎。
生理的誘惑也很直接,36計中的美人計,就是其中的運用。
生理的需求與沖動,是人最原始的需求,不過有的就將其發揚光大了,例如日本,這成了一個產業,很多妙齡女孩以從事這個職業為榮,社會道德觀念也不以為恥,這個行業也是有準入門檻的,為日本貢獻了一定的GDP。
生理的誘惑,是從人性出發,我們可以將其釘在道德的柱子上鞭撻,但我們不能抹殺他,認為這就是教人學壞的。
曾經有一個時期,喊出的口號是去人欲,某些宗教也在宣揚這種思想。
試想,我們連基本的人的需求都不做了,我們的所有就只能高高懸在空中,最后是要被摔得很慘。
生理的誘惑在青春期是最先生根的,如果在這個時期,被誘導,基本上會影響一生。
黃賭毒都屬于生理的誘惑,與此沾邊的人最后都不會有好下場。
大凡有大成就之人,是自控力非常強的人,他明白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不受生理誘惑的影響。
如果能夠挺過這一關,我們的境界或許就高了一層。
替代誘惑最好的方法是轉移,向更高的追求走起。
建議在手機上下載一個積極的自我激勵的視頻,當你面臨這種誘惑的時候,打開看一下。
精神的誘惑是宗教型的,是要被洗腦的。日本當年在東三省從娃娃的教育抓起,是有原因的,其實他們在臺灣已經做到了。
精神的誘惑有時是一般人無法抗拒的,它會讓你不由自主,被一根線牽著,不能違背它的規矩。在這種誘惑面前,我們有時也很難自拔。
官方也將網絡游戲歸為精神的鴉片,其實人是需要精神的,沒有精神,人就是行尸走肉,所以古人就提出了慎獨。
人要有追求,這種追去是光明正大的,正面的。最基礎的就是學習,用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讓自己有志向,有理想,有抱負,這樣你就會散發出一種光芒,照耀你走過的每一個地方,你擁有巨大的吸引力,能夠吸引宇宙的能量。
精神的誘惑包括孤獨寂寞、感情真空、事業飛黃騰達等,有沖昏頭腦的虛無,有身陷地獄般的恐懼,有不顧一切的盲目,有舍我其誰的自狂。
誘惑的本質是什么?就是自己的定力不夠,自己的空閑太多,所以要讓自己先忙起來,如果無事可做,就學習、看書。
誘惑是一種外在,本源還在于你這個人。
就如同我們說癌癥一樣,人一生下來身體里就有惡性腫瘤基因,有的人一生沒有患癌,只是沒有觸發這個基因而已,而有的人早早的就觸發了。
誘惑無處不在,當深夜來臨的時候,抵抗力會大大降低,所以我們不要在深夜作決策,尤其是涉及人生方向的事情。
當太陽照耀雙眼的時候,誘惑有時就會跑遠了。所以心懷坦蕩,你就會無所畏懼,否則,總有一個小把柄被人攥在手里,你永遠是別人手中的一個牽線木偶。